很快就能印刷出来,刘芜都在外头了,不考虑考虑办起另一个太学?
天下只有一个太学是不够的。
故而刘芜别想一味的浪了,赶紧的想想怎么把私塾办起来,以令知识可以更有利的传播。
龚合提醒刘芜别自己一味给人画饼,她也得把饼给啃上,而且得好好的啃,不许让他一个先生忙里忙外,她倒是在外头悠闲自在。
嗯,对,别说龚合了,就是范夷也是一首忙得不可开交,也正因如此,都顾不上刘芜。
刘芜无事,他们平常也想不起刘芜,忙啊!
可是,刘芜一跑出长安,他们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还是有人提了一句,让他们意识到刘芜其实还很年轻,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对她的打击很大的,心情一时无法修复,就出了问题。
出去走走看看,能让刘芜可以尽快的恢复。
龚合刚开始也想让刘芜休息休息的,东海郡的事一出来,他一想不对了,刘芜是那闲得住的人?没事儿都要找事儿干的人,与其让她闲着,别让她动脑,只让她忽悠人干事,这事刘芜绝对是可以的。
况且,心态恢复不仅仅可以看山河,也可以见见百姓。
刘芜难道不喜欢看到百姓脸上洋溢笑容,布满幸福的样子吗?
分明是喜欢的。
所以,刘芜不需要闲下来,而是去干事,做那些利于百姓,能够让百姓有所收获的事。
刘芜卷起龚合的信,也不是不行。反正她出来也不打算一味玩,印刷术成了,事必须搞起。
跟老百姓们在一道,她不怎么需要动脑子。
就按龚合说的那样,她就多干些小事。
小事,刘芜也让龚合给她送人。她如今犯着懒,不怎么想动,就想让人出面帮忙做事。
龚合很快给刘芜送来两个人,一男一女,其中一个刘芜看了一眼,韩信先认出,“公输门先生。”
刘芜挑挑眉,那一位公输门朝刘芜和韩信见礼,“长公主,淮阴侯。”
点点头,刘芜倒是知道这位的,他可是公输家的关门弟子,如今的公输家由他执掌。按辈分刘芜得唤人一声师叔。
可惜,公输家的人刘芜认的只有一个龚合。
饶是那么多年来公输家的人送来不少人,心思杂乱的让刘芜送了回去。要是有心有能为大汉做事的,刘芜也算大方的将人留下。
因而和公输家之间也算是达到一种和平的相处方式。
刘芜让龚合送人,万万想不到送来的会是公输门。
“未免大材小用了。”刘芜感慨一句。
“当年正是因为自以为是的大材小用,公输家栽了一个大跟斗。”公输门笑盈盈的接过话,垂拱而立,也让刘芜想起了当年。在成为公输家的关门弟子和龚合这个明摆着不算入公输家人眼里的先生里,刘芜坚定的选择龚合。
公输家当然不把刘芜当回事,不拿龚合当回事。眼下?
公输家的人想出头,谁不得先寻上龚合。
曾经看不起龚合的人,如今都得求着龚合。
龚合还是以前的样儿,压根看不出变化。
但,底气足了啊!
刘家的人自上到下,以前的时候敬着龚合,后来就算得了天下,在为天下之主,那也对龚合一如既往,压根不曾有半分怠慢。
不仅如此,天下的能工巧匠,有一个算一个,都在龚合的手底下。
龚合日常所需要面对的只有吕雉和刘恒,加一个刘芜偶尔过问一句,剩下人人,无一可以对龚合做的事论道。
因着刘家上下的以礼相待,大汉的功臣无论何人对龚合也一首都是客气无比的。
龚合是个心思干净的人,就算在别人看来他的权高了,地位也不一样,他的心思还是如同从前,一门心思就扑在利国利民的事上。
这就导致了刘家里里外外的人都对他更尊敬,龚合也越发的客气,不曾有半分松懈。
而公输家的人也意识到,真想让公输家发扬光大,有些钻营之心得弃。
比起一门心思的钻营,明显大汉朝上头的人更看重实际。
所以,有用的人大汉用,无用的人管那是何出身,不要。
公输门己然三十来岁,彬彬有礼,乍一照面让人如沐春风。
刘芜也跟他有过交流,知此人有些本事,是以人在朝中也得以留用。
可是长安就那么大,官位就那么多,想出头,削尖脑袋的进去都不容易。
与其把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