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架势。
韩信原就想跟刘芜一道,刘芜都要走远,他自也跟上的。
刘芜听到韩信的声音不得不回头看上一眼,“淮阴侯。”
专心致志的刘芜心无旁骛,对韩信也是历来顾不上的,让人记得给韩信传话己然不易。
此时见着韩信,刘芜走得不算快,可要说韩信能追上来,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刘芜打了一个哈欠,有些困了。
韩信正要说话,此时传来一阵呼救的声音,“救命,救命。”
闻声都一道看去,一眼便注意到江中的人。
刘芜不加思索的追了上去,一眼注意到旁边的竹竿,刘芜赶紧抄起朝前跑,水流湍急,刘芜也不确定能不能救着人,拼尽全力吧。
刘芜往前冲,注意到一旁的一条绳索,以绳住一头的竹竿缠住,一跃搅起飞入水中,游着冲向那人。正好捉住那人,再一把借助竹竿的上了岸。
一番操作太快,等一旁的人反应过来时,刘芜都救着人上了岸。
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不断的咳嗽,浑身都湿透的人,身体止不住的颤抖,冲刘芜真心实意的感谢道:“多谢相救。”
闻此言刘芜不以为然的道:“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言罢让人拿来披风裹上,也让人给妇人披上一件。
韩信到这会儿才姗姗来迟,但见刘芜身上都是水,追问:“公主如何?”
“无事。”刘芜不甚在意的回,瞧着半点不当回事。
韩信一眼扫过刘芜身边带上的人,他们都是护卫刘芜的人,可是无一人及刘芜的反应快。
刘芜也全无半分迟疑,遇事冲在最前头。
这让韩信不禁想起和项羽的交战中,他时常能够听到刘芜领兵攻城,身先士卒的事。
刘芜从不认为她是刘邦的女儿而比别人的命更重。
于生死之间刘芜冲得快,见人遇险,刘芜也是第一个入水救人,救人也要自救,刘芜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从来不会。
韩信明了,刘芜有本事,有智有勇,能打天下,能压得住臣子的刘芜,并非那愿意受制于人的人。
这样的人,又为何愿意把到手的皇位让出去?
韩信想到长安传来的消息,由刘恒亲口说出刘芜在刘邦当年有意让她继承皇位时,竟然拒绝了!
皇位,那可皇位,刘芜难道就不心动吗?
作为一个一心想要封王的韩信,无法理解刘芜。他闹不清楚刘芜到底是怎么想的。
以至于在此时对上刘芜亲自跳入水中救人的事,韩信忍不住道:“在公主心中,公主的命不重要?”
闻此言,刘芜知道韩信何意的问:“在淮阴侯心中,旁人的性命不值一提?”
三观不合,真的是三观不合。
刘芜无法和韩信沟通,故而才会不愿意和韩信交流。
纵然韩信似乎听进她的话,可韩信的三观早己形成,那不是刘芜能够改变的。~s′l-x`s~w/.!c-o.m+
刘芜冲韩信道:“淮阴侯,你我各自按自己的心意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好吗?”
“分明是公主不愿意让我做我想做的事。”韩信终是忍不住的控诉。
“身为大汉的公主,凡有损于大汉天下之事,谁敢为之,我必不能容。不仅是淮阴侯。况且,我要不是大汉的公主,淮阴侯当年能娶我?”刘芜道出他们之间联姻的关键。
她对韩信有所图谋,同样,韩信也对刘芜有所图谋。他未必不曾想,刘芜手握三军大权,民心所向,朝堂上的臣子也都以刘芜马首是瞻,刘芜又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她或许想要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可惜,韩信太过想当然,以至于在如今听闻刘芜连到手的皇位都不要时,韩信破防了。
“公主以为将来陛下长成能够容得公主吗?公主和先帝,太后,不是都容不得我?”韩信一眼瞥过旁边的人,刘芜似是明白韩信的情绪有些失控,让人都退下去。见此韩信自不会再犹豫,将结果和刘芜道来。
刘芜不以为然的道:“在容不得我之前,大汉的敌人不是我。淮阴侯也算是大汉不安定的存在,淮阴侯该祈祷陛下最好能容于人,否则我不在,淮阴侯又当如何?”
相互都能明白这点心理,那也是刘芜会在当初选择嫁给韩信的原因之一。
“先帝有意将皇位传给公主,为何公主不要?那是皇帝位?”韩信忍不住上前捉住刘芜的手,难以想象刘芜是怎么能拒绝唾手可得的地位和权势。
“因为我若上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