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各方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开始时,内容要丰富多样,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你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精心编辑这部分内容,通过合理的选题和引导,使讨论朝着对国家有益的方向发展。前几期可以向朝中官员约稿,后面估计投稿会很多,你们有得忙。第三部分是朝政解读。选择朝中大事和政策进行深入分析评论,不仅是为了推广政令,更重要的是让臣民理解政策的意图和意义,增强对国家治理的认同。在解读过程中,不要一味吹捧,要客观地指出政策的优点和不足,并探讨如何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第四部分是开眼看世界,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普及医学常识,工匠新方法,甚至商业信息。总之,这本半月刊,要凝聚朝野共识,推动南北团结,宣扬忠君报国,树立正确思想,是实现民族强盛的思想武器,你们无论怎么重视也不为过。你们先筹备两三期内容,朕亲自指点,然后再正式刊印。”大殿内,气氛庄重。朱慈炅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阮大铖和蒋德璟肃立一旁,神情专注,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渐渐都张大了嘴巴,阮中书碰了蒋中书,你记住了吗?蒋德璟点点头,但他也只记住了大概。阮大铖想了想,还是开口提问。“陛下,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啊?”“《朕问》,就是这两个字,朕倒要看看谁敢仿冒。朕要以天下为师,向天下贤者请教问题。”朱慈炅在大殿上来回踱步,目光在古老宫殿的斑驳窗棂上游动,思绪飘向了帝国的未来。你们不是好为人师吗?来,大家都来做朕的老师,朕这个学生教你们做人。当皇帝有了声音,朕倒要看看你们谁还能把持朝议?什么祖制,什么舆论,哼哼,朕都可以插一脚的。思想战线,朕来了。“第一期创刊号的主题,朕已经想好了,就是请大贤们教教朕如何辩忠奸。前阁老顾秉谦,人不错,你们找他约篇稿。顺便让刘阁老也写一篇。还有那个孙慎行,前天还有时间讲学,今天迎接朕的时候就病倒了。当初父皇生病没找他算账,刚刚居然还有脸给朕上书。让他写一篇。顺天府尹练国事,朕刚刚得知他也没有来迎接朕,让他也写一篇。周王甚贤,诸王中朕也想看看还有没有贤王,你们也找诸王约稿。南京的几位公侯也不要错过。另外,南直的举子找几个,国子监的监生找几个。总之,不拘身份,各方面的代表都要有,选择是否刊印的权力在你们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