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招呼着朱琳琅和沈峻北一起吃。
用过饭,天渐渐的黑了起来,沈母让朱琳琅和沈峻北到他们房间守夜。
他们屋子有个火炕,往炕上一坐,舒服着呢。
然后拿了些花生、瓜子、糖和她做的地瓜干放到炕桌上,让朱琳琅吃。
光守夜总是无聊的,朱琳琅干脆问起沈母他们以前的事。
“让你爸讲,你爸正愁他那些丰功伟绩没人听呢。”
沈父不好意思的笑笑:“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
“爸您说说。”反正也是无聊,听听也行。
沈父见朱琳琅想听,便说了起来:“我小时候……”
沈父从他小时候的趣事说到自己怎么当的兵,又从当兵经历了哪些事到打了多少的鬼子。
说的那是一个绘声绘色、慷慨激昂。
朱琳琅只听沈峻北给她讲过历史,但没听过老一辈打鬼子的事。
她竖着耳朵也听的津津有味。
沈峻北往她手里塞了个地瓜干,朱琳琅下意识接过地瓜干继续听。
可能是有人捧场,沈父说的更起劲了。
沈母抓了一把瓜子,小声地与沈峻北说:
“你爸平时说给几个孩子听,几个孩子都听腻了,现在一听他要说以前那些事,就全跑光了。你看吧,见琳琅这捧场的样,他一高兴得说到后半夜去。”
沈峻北看了朱琳琅一眼,唇角挂了丝笑意,他觉得他媳妇确实挺捧场。
最佳捧场王朱琳琅听到精彩处还会追问:“爸,您在仔细说说您是怎么发现有一小队鬼子埋伏在那里的?”
沈父:“我跟你说琳琅,我当时……”
这些故事沈峻北从小没少听,他不用动脑子都知道后边的剧情,抓了一把瓜子放手里,他开始把剥瓜子。
剥好一小把后,把瓜子仁塞给朱琳琅手里。
朱琳琅接过瓜子,无声的说了句:“谢谢你哦峻北哥。”
然后,转头又开始听故事。
到了夜里十二点,沈父的故事还没讲完就己经有放爆竹了。
“爸,我们明天晚上继续,我要和峻北去放爆竹了。”
“去吧去吧。”
沈母见朱琳琅要出去,给她塞了一个红包,还不容她拒绝。
等人走了,沈父乐呵呵的说道:“琳琅可真是个好孩子。”
沈母没搭理他,在他眼里就没坏人。
几个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都是好的。
沈父见此:“淑华,还生气呢?”
沈母背过身透过窗子看着外边放爆竹,要不是峻北和琳琅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又是大过年的,她根本不想和这老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