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室墙上挂着这些年完成的物件:榫卯结构的微缩祈年殿、能报时的木质自鸣钟、甚至还有一把按照《天工开物》复原的连弩。
五月的未名湖畔,王月亮正对着笔记本电脑皱眉。
“古建筑修复的纪录片文案?”她抬头看向对面的清华教授,“为什么找我?”
“听说你男朋友精通传统木艺。”教授推了推眼镜,“我们想拍个中西合璧的专题,需要既懂文学又懂工艺的团队。”
当晚的麻辣香锅店里,王月亮咬着筷子尖:“所以……张大师愿意接私活吗?”
张扬州把涮好的肥牛夹进她碗里:“报酬?”
“学术基金赞助,五万。”
“不够。”他慢条斯理地擦手,“除非制片方答应我的条件。”
三天后,当王月亮看到合同补充条款时,差点把咖啡打翻——
“工艺指导:张扬州”
“特邀撰稿:王月亮”
“特别说明:上述二人工作时长不得超过法定情侣相处最低标准”
制片人哭笑不得地盖章:“清华学霸谈个恋爱,连合同都要撒狗粮?”
毕业设计展前夕,王月亮熬了三个通宵的小说集《木纹》突然丢失了电子稿。¢齐~*#盛£小§>D说?±网¨, )=更&新?¨±最·全]?
“云端备份被覆盖,移动硬盘进水……”她蹲在文学院机房走廊,把脸埋进掌心。离提交只剩12小时。
手机震动,张扬州发来定位:【工美楼3层,现在过来】
推开门时,她看见工作台上摊着熟悉的稿纸——那是她每次写完章节随手塞给张扬州“提意见”的草稿,此刻全部被按章节整理好,旁边放着扫描仪和OCR识别设备。
“你居然都留着?”她声音发颤。
张扬州正在调试一台老式打字机:“从你大一那篇被教授骂哭的习作开始。”他顿了顿,“备份的习惯,很重要。”
凌晨西点,当崭新的《木纹》打印稿装订成册时,王月亮突然按住他的手:“扉页还缺句话。”
她提笔在空白处写下:
“给世上最固执的备份狂魔——
你是我所有故事里,唯一不需要草稿的篇章。”
毕业典礼当天,清北礼堂突然停电。
在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中,穹顶缓缓垂下一盏木质走马灯。旋转的光影里,榫卯拼合的立体画幅依次展现:
西岁小男孩把草莓牛奶让给打翻饮料的小女孩
高中教室里少年揉着少女的头发讲题
暴风雨的荒岛上,卫星电话亮着微弱的光
当灯体停转时,张扬州站在光影交错的中央,手里捧着的不是戒指盒,而是一个精巧的机关匣。
“王月亮。”他按下匣顶的暗钮,层层木构如花绽放,露出藏在核心的两张机票,“跟我去挪威看木教堂,顺便结个婚?”
礼堂顶灯突然大亮,照出前排疯狂拍照的王家父母,以及不知何时混进清华观礼席的北大中文系全体教授。
王月亮红着眼眶去拧他胳膊:“你这是求婚还是学术诈骗?”
张扬州笑着接住她:“根据《情侣相处补充协议》第3条,重大决策需双方签字”他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式两份的婚书,“现在,请王作家审核条款。”
在震耳欲聋的起哄声中,王月亮瞥见婚书末尾的备注: “有效期:今生一世”
————
婚后的第三个月,王月亮和张扬州买了一辆自动行驶的房车。
他们都是不缺钱的富二代,又不用继承家业,再说了,张扬州又是有名的投资人,钱不缺
“我们真的要住车上?”王月亮抱着笔记本电脑,看着张扬州把她的书架一点点塞进房车的储物柜里。
“不是住车上。”张扬州头也不抬,手里还在调整柜子的隔板,“是住在世界上每一个你想停留的地方。”
王月亮撇撇嘴,但眼睛却亮了起来。
于是,他们的生活变成了这样
王月亮坐在副驾驶,腿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敲打着她最新的小说。
窗外是不断变换的风景:从内蒙古的草原到云南的梯田,从江南的水乡到西北的荒漠。
而张扬州,一边开车,一边戴着耳机,循环播放着当地方言的录音。
“*侬好伐?”他突然转头,用上海话问她。
王月亮头也不抬:“说人话。”
“我问你饿不饿。”
“饿。”
张扬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