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型猪圈,通风良好,便于清洁,大大改善了猪的生长环境。@求3|^书+~{帮/~′ ?更°{>新o最_快:^
半年后,第一批阉割过的猪长势喜人,膘肥体壮。
张扬州立马献上两头猪给皇上。
张扬州命人宰杀了一头,精心烹制后,邀请佃户们品尝。
当佃户们咬下第一口鲜嫩多汁的猪肉时,眼睛都亮了——这猪肉竟无半点腥臊,反而香嫩可口!
“大人,这……这真是猪肉?”老农赵西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张扬州笑着点头:“正是。只要方法得当,猪肉也能成为美味。”
很快,青州百姓纷纷效仿,养猪之风迅速蔓延。猪肉不仅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多余的猪肉还被腌制、熏制,销往外地,为青州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张扬州趁热打铁,又推广了鸡鸭养殖,并教授百姓如何利用牲畜粪便堆肥,形成良性循环。
青州的农业经济,在他的推动下,逐渐走向繁荣。
京城,御书房
老皇帝翻看着青州送来的奏报,嘴角微微上扬:“这张扬州,倒真是个奇才。”
一旁的影卫低声道:“陛下,青州如今粮食丰产,百姓安居乐业,张大人确实功不可没。”
老皇帝眯了眯眼,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朕听说,他还搞出了什么‘养猪法’,让百姓吃上了不腥不臊的猪肉?”
“正是。”影卫点头,“如今青州百姓家家养猪,猪肉甚至远销邻州。”
老皇帝沉吟片刻,忽然笑道:“传旨,召张扬州回京述职。”
影卫一愣:“陛下,青州事务繁忙,此时召回……”
老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朕想亲眼看看,这位‘养猪知府’,到底还有多少本事。”
青州府衙
张扬州接到圣旨时,眉头微皱。
“回京述职?”他低声自语,“皇上这是何意?”
陈瑶走上前,轻声道:“夫君,可是京中有变?”
张扬州摇头:“暂时不知。不过,既然圣旨己下,我们只能准备启程。”
他转身对赵德吩咐道:“备好青州特产,尤其是新培育的稻种和养殖手册,我要亲自呈给皇上。”
赵德躬身:“老奴这就去办。”
此次回京,恐怕不仅仅是述职那么简单。
张扬州推门而入,见父亲正靠在软榻上翻阅古籍,神色沉静。/我?的-书/城` /追-最+新-章,节¢
老侯爷见他进来,微微抬眼:“扬州,圣旨到了?”
“是。”张扬州在父亲面前坐下,低声道,“皇上召我回京述职。”
老侯爷合上书册,沉吟片刻:“你担心京中局势?”
张扬州点头:“儿子在青州推行新政,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三皇子一党。此次回京,恐怕有人会借机生事。”
老侯爷目光深邃,缓缓道:“你做得没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本分。”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京中不比青州,朝堂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张扬州虚心请教:“父亲,儿子该如何应对?”
老侯爷沉思片刻,道:“第一,回京后,先面圣,将青州政绩如实禀报,不必夸大,也不必自谦。皇上最厌恶欺瞒,但也不喜臣子故作姿态。”
“第二,三皇子虽因漕运之事受挫,但他在朝中仍有党羽。你回京后,不必主动招惹,但若他再使手段,你也不必退让,记住,你背后是皇上,只要你不越界,皇上自会护你。”
“第三……”老侯爷目光微凝,“若有机会,可试探皇上的态度。”
张扬州一怔:“试探?”
老侯爷低声道:“皇上此次召你回京,未必只是述职。青州新政成效显著,若皇上想推广至全国,你便是最佳人选。但若皇上另有安排……”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张扬州己然明白——若皇上另有心思,比如让他留在京中任职,或者调往别处,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张扬州郑重道:“儿子明白了。”
老侯爷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扬州,你比从前沉稳多了。”
张扬州苦笑:“儿子以前荒唐,让父亲失望了。”
老侯爷摇头:“过去的就过去了。如今你能心系百姓,为父很欣慰。”
他顿了顿,忽然从枕下取出一枚令牌,递给张扬州:“这是为父当年的旧部信物,京中若有急事,可持此令去城西‘醉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