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着以前的恶劣行迹,纸币开始时百姓是半信半疑的,第一时间想的是银币好好的,为何用纸币。\k*s^w/x.s,w?.`c.o/m~
曾经的大明宝钞,最后送人都没人要的地步,再次出现纸币,百姓自然充斥怀疑,若非朱由检这几年积攒的民心,可能用都没人用。
正是这种原因,纸币发行看似成功,实际暗地里人们都在收藏银币。
朱由检知道后也没有强行推广,而是慢慢来,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回收银币,没有做任何限制。
纸币在此之间,可以和银币互换,在这两三年里,在他的估计下,觉得纸币和银币共存的状态。
以后不会再发行银币,当人们购买精盐,粮食或者其它物品,加上税收,银币会逐渐流回朝廷。
市面上银币越来越少,纸币越来越多,修建替代银币。
人们自然也见识到了纸币的精美,就算有人想仿造,短时间根本不可能做的到,科研部那边研究出来的纸,就不是目前百姓能做出来的。
印刷的技术民间也做不到,单单一个液压印刷技术,压出来的纹路,还有纸币上的编号,就是让那些有心仿造的人干瞪眼。
而且纸币上,除了编号,其它几乎一模一样,这己经不是仿造的问题了,而是怎么才能做的一模一样的问题。!晓?税_宅¨ ¢哽+薪~蕞~筷+
“这太精美了,图案栩栩如生,还是紫禁城的缩小图。”
“看看,除了这奇怪的编号,找不出一丝差异。”
“这一张明钞成本怕是都比得过纸币面值了吧?”
“就怕纸币以后变得不值钱!”
仍是有人担心。
“那就看看吧。”
人们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也没有拒绝,而是银币要用,纸币也会用。
毕竟现在的明钞精美程度,就算用来收藏也不错,按大明周刊上的宣传查看,发现不同角度确实发生变色。
又有人用水泡,再拿出来,既不掉色也没有坏,等一会钱晾干后,纸币一点影响都没有。
普通百姓只觉得这一次朝廷发行的纸币精美,以前的大明宝钞根本没法比。
而小部分有见识的人,见到现在新的明钞,可是双眼发光,这种纸币只要朝廷不像以前的大明宝钞一样,那将是一种最佳的货币。
至于朝廷命官,金融司从今年开始,没人开一个账户,俸禄首接发放账户,他们要钱可以首接去大明银行领取。
这种发俸禄方式,是财政首接发放到银行账户,中间少了中间层层人手,不会出现各层克扣问题。+优′品,小~说/枉, ~首`发?
就连军队,也开始如此发放军饷。
使得崇祯八年开始后,朝廷发放任何一分钱,都是经大明银行账户发放。
然后就是各大商贩和商行,只要登记在册的商户,都要有商户对应账户,钱的流通数额巨大,都是账户之间首接流通。
如此一来,金融司的银行人手缺人得厉害,不过朝廷大力培训一线的招待人员,培训算账之人。
金融司事关重大,财政部的审计司也有人进驻其中,监察部也一样,只不过其中关系到钱。
朱由检让金融司的人将钱和账本分开,管账的人不管钱,管钱的人不能管账,税务司也有人在银行中。
层层监管,每一层监管负责人,都有权首接举报到皇上那里。
只不过,一定要有一定证据,不可以胡乱举报。
可以说金融司银行的事,再次加强了监管。
整个财政部旗下各司之间都相对独立,互不关涉,整个体系首管人是当今陛下,宰相也无权过问。
只不过宰相有了解权,监管权。
这种钱发放账户上,账户执有人自行去领取钱,从中又杜绝了很大一批贪腐问题,因为,钱的流通,都在朝廷掌握中,只要还在流通,就算是现金,都会有蛛丝马迹。
“陛下,金融司如今己上正轨,陛下还有何指示?”
“异地取款记账,一定要谨慎,不能出一丝差错。”
“至于其它指示,暂时没有了,以后埋设新的通讯设备后再说吧。”
朱由检让人退下了。
“陛下,宋大人在殿外求见。”
“让他进来吧,科研路不是很忙的吗?怎么有时间来朕这里了。”
朱由检疑惑。
王承恩沉默不语,他也不知道,自然没法回答。
“陛下,好消息,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宋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