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军队的总开支,能在朝会中从财政部那里听到。
到了这里,其它任何信息,他们是不会知道任何东西的。
朱由检离开了军部。
回到养心殿时己经徬晚时分,朱慈烺己经放学,他正在养心殿看着奏折。
“父皇。”
见到朱由检,他连忙起身行礼,不过没有什么惊慌失措的,因为,朱由检默认他可以看奏折,甚至可以批阅。
不是太子,如同太子。
“放学了?今天学了什么?”
“回父皇,今天学的学了物理、化学,还有地理。”
“这是学科,讲到哪里了?”
朱慈烺连忙讲述了今天学到的内容,朱由检听了,知道其中涉及的东西并不高深,初中最初接触的基础而己。
“刚看了奏折,有什么想法?”
“父皇,奏折中大多提到的都是山区和西域那边的高原,修建铁路的艰难,找父皇要人的,孩儿觉得,是不是可以放慢速度。”
“为什么?”
“如今的速度太快,消耗的人力太多了,每天不知道多少人死于其中,等路修好,倭寇和其它人都不剩几人了吧。”
“死了就死了,又不是大明百姓。”朱由检一脸淡然。
朱慈烺语塞,片刻后憋着气道,“可是父皇,后面其它工程就没人可用了。”
朱由检暗自点头,这傻孩子不是妇人之仁,而是担心以后没免费劳力可用。
“为父只争朝夕。”
朱慈烺不可思议的看着朱由检,“父皇,为何这么急?”
“天地如棋,水泥大道和铁路就是棋盘,不打通棋盘没有生机。”
朱由检摇头。
“生机?”
朱慈烺一脸不解。
“钱不够,趁目前钱充足,又有人力,基础打好,接下来要大力发展经济,反哺朝廷税收。”
朱由检解释了下,没有再过多解释。
朱慈烺若有所思,如果不是朱由检特意教过一些经济基础知识给他,他也听不懂什么意思。
大明的钱消耗太大了,如今有着大部分钱己经在民间,经济循环不足,因为交通,因为人口,因为商业。
很多山区和外界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大多是自给自足,基建给百姓带去了大量金钱,可是也有跟多地区没有收入。
现在几乎都是投入,他们手中的钱,除了买粮食,精盐,和煤炭等必需品,商品还是不够丰富,手中的钱没有流转起来。
一首这样下去,可不行。
朱由检只知道,现在商业的税收还是不足,他要的是商税为主,粮税可有可无才行。
对经济,朱由检只知道个皮毛,可是他知道正常的市场价格要维持稳定,税收也良好,能维持朝廷的运转。
现在,全靠朝廷收粮卖粮,卖琉璃,也就是玻璃,精盐,茶叶和瓷器等都没有繁荣起来。
其它行业也是,没有反哺诸多行业。
这个智囊团和金融司那边也一首在研究,在讨论,在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