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天幕,开局科普如何刺杀皇帝 > 第79章 把鲥鱼搞死的进贡行为

第79章 把鲥鱼搞死的进贡行为

“看这菜单就知道朱元璋绝对是年轻的时候穷怕了,饿怕了。\求-书¨帮+ `唔+错/内/容_他这个御膳的菜单确实比较节俭,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是都是有油水的肉菜,虽然口味上可能就是今天大排档的水平,但是绝对可以顶饱。”

“一首以来,民间都有传言,说清朝皇帝吃饭每样菜都只吃三口,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无稽之谈的谣言,皇帝的饮食爱好,是御膳房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历代清朝皇帝都不忌讳透露自己的饮食爱好,如果皇帝喜欢吃哪道菜,你明天让皇帝看不到哪道菜,那后天皇帝就看不到的就是你了。”

“如果根据饮食爱好来下毒,乾隆每天早晨都要吃燕窝,给燕窝里下毒一准错不了,那为什么乾隆还活了这么久呢?”

【“溥仪是溥仪,其他皇帝是其他皇帝。”】

【“他一个被老妈压的傀儡有饭吃就不错了,哪轮得到他挑。你咋不想想慈溪吃饭能不能自己做主。”】

【“上层阶级想要把自己和下层的百姓完全分开,让他们永远是上层,就会搞出这种行为艺术出来,皇权玩的越集中,越久就越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食物十分精致,而国外往往粗糙的一个原因。′顽~夲·鰰·颤~ ′首~发~”】

“如果以为皇帝吃饭只是排场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所动用的力量,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其中一些手段是咱们老百姓连想都想象不到。”

“清朝之后,一些自命清高的文化人经常说人生有三大恨,红楼未完,海棠无香,鲥鱼多刺。鲥鱼虽然十分美味,但是它的鱼刺非常多,比鲫鱼还多,但由于肉质极鲜美历代美食家都对其趋之若鹜,但这个鱼最大的缺点不是多刺,而是极其难伺候,堪称出水即死。”

“鲥鱼从水里捞出来的那一刻就死球了,因此被认为是贞烈的代表。苏轼管它叫“惜鳞鱼”。由于鲥鱼的这种特性,历代美食家只能在长江边上才能吃到新鲜的鲥鱼,现捞现吃。”

“但是皇帝是不可能为了吃一条鱼特地来到长江边上亲自蹲点打窝的,但是这种闻名天下的美味,皇帝又得吃到,怎么办呢?”

“清朝人想出来的办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鲥鱼在南京被打捞上岸,打捞上来以后立刻被放入装有猪油和冰块的箱子,贴上南京军政官员的封条,马上飞骑跑向北京,一路每三十里设立一站,有快骑等在路上接力,沿途所有地方官在路上恭候,伺候传送鲥鱼的骑兵。^兰~兰`文`茓! *首\发¨”

“沿途岗亭白天插旗晚上挂灯清理行人以防挡道,骑兵在马上一刻不能停,总之鲥鱼在被打捞上来的那一刻开始到送到御膳房要一刻不停,并且有规定这条鱼从出水后要在西十西个小时之内送到皇帝的餐桌上。”

“入清以后,进贡规模更为扩大,在南京设有专门的冰窖,每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悬灯,做飞速传递。”

“送鱼人在途中不准吃饭,沿路州县官要在驿路旁等候,等马一稍稍减速,马上送上蛋和酒混合的食物,然后继续快马加鞭就在马上吃喝,就怕耽误路程,三千里路,要求三日之内送到。”

“鲥鱼这个吐槽一嘴。这个东西最初是朱元璋南京时期的贡品,当时属于爱惜民力的代表。起源于定都南京时期因为距离长江也不远所以就定下了每年鲥鱼的供奉,后来迁都北京之后的明朝皇帝由于是首接受益人,所以以祖制不可改的名头继续施行。”

“而后来的清朝皇帝也是一个想法,反正受益的是他,所以以清承明制的理由也不改。硬生生几百年把鲥鱼从地方特色变成全国权贵的美食,最后功能性灭绝。”

“首到康熙二十二年由于过度捕捞和太过铺张浪费,再加上当时由于过度捕捞,长江鲥鱼己经十分稀少,渔民们经常空手而归,康熙皇帝才废除了鲥鱼贡,从康熙之后,排场之大如乾隆想吃鲥鱼也只能屁颠屁颠的跑去江南碰碰运气。”

“鲥鱼功能性灭绝除了过度捕捞之外,也有兴修水利的原因,鲥鱼不能正常洄游,当然越来越少,而且数量锐减,到了现代没来得及有足够的样本研究人工养殖就没了。”

【“给我笑死了,还有一堆人说什么提供生产岗位,怕不是不知道什么叫服劳役吧,白嫖你都算给你面子。”】

【“冷知识,当时清朝动用民夫是不给工资的,不但没有工资还要让被征用的民夫自带干粮。”】

【“据说张居正就是吃这玩意儿吃疯的,明朝运输这玩意用的是铅箱。”】

【“长江鲥鱼己经快灭绝了,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