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扯。
一方面,是对未知的警惕,对《玉匣真本》被“异化”的担忧。
另一方面,却又有一丝隐隐的期待。如果真能如谢雨晴所说,让《玉匣真本》的智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传承下去,是不是也算完成了爷爷的遗愿?
“明理济世”,爷爷常说这四个字。
“济世”,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法门吧?
“要做,可以。”林青阳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但我有三个原则。”
谢雨晴精神一振:“你说!”
“第一,绝对尊重用户隐私。任何个人信息,都不能用于分析之外的任何其他目的,更不能泄露和买卖。”林青阳的目光锐利如刀,直视着谢雨晴,“这一点,若是做不到,宁可不做。”
!“我保证!”谢雨晴斩钉截铁。那个app的教训太深刻了。
“第二,系统提供的所有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绝不能给出任何直接的决策性建议。比如‘你明天适合投资’或者‘你必须换工作’这类话,绝对不能出现。”
谢雨晴点头:“明白,不干涉个人选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青阳深吸一口气,“这个系统,必须强调用户自主思考。它的目的是启发人去‘明理’,去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让人盲从,把命运交给一个冷冰冰的程序。”
“我完全同意!”谢雨晴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这三点,不仅是你的原则,也是我们开发‘明理系统’的基石!”
林青阳点了点头,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似乎落了一半。
他知道,这仍是一场豪赌。
赌的是人心,赌的是科技能否真正向善。
接下来的日子,林青阳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依旧坐镇明理堂,但每周会有两三天,他会出现在谢氏集团那栋充满未来感的写字楼里。
一个穿着朴素长衫的青年,穿梭在一群西装革履、口中全是各种技术术语的精英中间,本身就是一道奇特的风景。
谢雨晴专门为他开辟了一个小小的,但绝对安静的办公室,作为他的“参谋部”。
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叫李浩,斯坦福回来的高材生。
起初,李浩和他的团队对这位“林顾问”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命理?风水?这些东西怎么跟代码扯上关系?
但在几次接触后,他们改变了看法。
林青阳不懂什么编程语言,不懂什么算法模型。
但他总能用最朴素,甚至有些“玄乎”的语言,点出他们技术方案里的核心问题。
“林顾问,我们正在尝试把‘天干地支’与‘时间序列分析’结合,您看这个模型……”李浩指着屏幕上一堆复杂的图表。
林青阳眯着眼看了半天,摇了摇头:“不对。”
“哪里不对?”李浩有些不服气,这可是他们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做出来的。
“天干地支,不是死的刻度。”林青阳指着屏幕,“它有‘气’,有‘生克制化’。你们这个模型,太僵硬了,只看到了形,没看到神。”
“气?”团队里一个年轻程序员小声嘀咕,“这怎么量化?”
林青阳笑了笑:“有些东西,是量化不了的。但它真实存在,影响着一切。你们要做的,不是去精确复制它,而是去模拟它的‘势’,它的‘流转’。”
他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画了几个简单的符号,那符号古朴而神秘,正是《玉匣真本》中的一些基础符文。
“比如这个,代表‘生发’。你们在算法里,要给它一个向上的,积极的权重。但这个权重,又不能是固定的,它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技术团队的人听得云里雾里,却又觉得似乎抓到了一点什么。
他们开始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构建算法,不再是纯粹的逻辑运算,而是试图融入一种“东方智慧”的模糊性和整体性。
这很难。
非常难。
无数次推倒重来,无数次陷入僵局。
林青阳也不催促,他只是在关键时刻,提点几句。
有时,他会闭上眼睛,手指在空中虚画,仿佛在感应着什么。
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讨论声,还有林青阳偶尔低沉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
现代科技与古老智慧,就在这间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