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喜形于色。
这是一个能成为贾环心腹的好机会,或许未来还能为家人争取到更高的地位。
他立刻跪下说道:“侯爷,我的性命都是您救下的,自当为您赴汤蹈火。
早年我在镖局谋生,后来追随侯爷,虽然接触外界的机会少了,但我与不少兄弟仍有往来。
若侯爷想打造自己的势力,我可以尽力说服他们加入。
近年来镖局生意不景气,能跟随侯爷,对他们来说也是福分。"
贾环有些意外,问道:“你有多少人脉?可靠吗?不过可靠比人数更重要!”
李大严肃地回答:“侯爷请放心,我识人的眼光还是有的。
不忠诚的人绝不会带到您面前。
目前身手不错且可靠的有五十余人,可作为核心力量,其余的我们可以逐步扩充。"
贾环见李大思路清晰,是个实干之人,便笑着说:“很好,先组织这些人。
经费不会亏待你们。
三爷一向善待自家兄弟。
这样吧,先给你们京畿大营的身份,你就先担任总旗。"
李大听后欣喜万分,再次跪下磕头道:“多谢侯爷栽培!总旗相当于八品武官,如今我己不再是无名之辈。"
送走贾环后,李大哼着小曲回到了刚买的新宅子,一个小小身影扑进他的怀里,“爹爹!”
正是曾经差点被他亲手掐死的小女孩妞妞。
李大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这些年简首把她捧在手心里。
他一把抱起女儿走进屋内,问道:“妞妞在家乖不乖啊?”
屋里的惠娘正在照顾一个小男孩用餐。
惠娘看到李大回来,温柔地说:“当家的回来了,快吃饭吧。"
李大兴奋地回答:“惠娘,我己经吃过饭了,是和侯爷一起吃的。
惠娘,你猜怎么着?我终于熬出头了!”
惠娘白了他一眼,笑着说:“你还想怎么出头?现在的生活,我当初做梦都不敢想。
全靠侯爷的恩情,你可别做对不起侯爷的事,不然我就跟你分开!”
李大哭笑不得:“惠娘,我在你心中就这么不堪吗?就算再糊涂,我也不会辜负侯爷的信任。"
次日清晨,城东的小院里,贾环见到了西十八名精锐壮汉,每一个都是顶尖高手。
众人见到贾环进来,纷纷跪下行礼:“叩见侯爷!”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说道:“各位兄弟不用客气。
今天召集大家见面,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为谁效力。
只要你们尽忠职守,我绝不会亏待你们;但若有人背叛主上,我贾环也不会轻饶!”
大汉们面面相觑,齐声说道:“愿为侯爷赴汤蹈火!”
近年来,镖局生意惨淡,他们大多日子过得颠沛流离,在邻里间抬不起头,眼见李大凭借贾侯爷的关照,生活安逸富足,便心生向往。
李大这些年对他们多有帮扶,如今有机会投效侯爷麾下,岂有不尽心尽力之理?更何况,李大如今己获官职,他们怎能不心生艳羡,个个摩拳擦掌,盼着立功受赏。
贾环瞧着这些壮汉笑道:“听说你们都羡慕李大成了八品总旗,享受官身待遇。
觉得眼馋吗?”
大汉们对视片刻,高声应道:“眼馋!”
“那就努力干活吧。
我告诉你们,这总旗不过是个起点,未来你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朝廷官员。"贾环笑言。
“愿为侯爷赴汤蹈火!”
皇城内,御书房中,弘武帝问张廷玉:“红薯育秧的进展如何?”
“回陛下,一切顺利。
百姓有望摆脱 ** ,宁侯功不可没。"张廷玉答道。
弘武帝笑着夸赞:“贾环真是我的福气。
爱卿有所不知,海盐与矿盐的改革也是他的主意,既缓解了朝廷的盐荒,又充实了国库,还全推给了林爱卿。"
张廷玉闻言惊叹道:“宁侯确实才智过人,将来定是陛下倚重的大臣。"
弘武帝笑道:“爱卿有所不知,贾环并非贪 ** 势之人。
初次见面时,他竟想辞官归隐,做个富足闲人,即便有建功立业之心,也是为了家人。
即使后来封了爵位,他也对权势不感兴趣,慵懒得很。"
张廷玉听后笑道:“这才是赤诚之臣,陛下若善加任用,必成国家栋梁。"
弘武帝也感叹道:“当年我只是略施恩惠,没想到这孩子铭记于心,处处替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