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病人说要去拜见阎罗王。
仆人很是生气,把这件事告诉了韩擒虎。
韩擒虎不以为意,对仆人说:我就是阎罗王。
韩擒虎有没有成为真的阎罗王,活着的人不曾亲见。
不过相信这个传说的人,千百年来却有很多。(完)
4.贺若弼:人是逼出来的
客舍飞花寻旧院,青砖碧草染霞红。
浮光敛去千秋色,莫遣离歌唤宋公。
贺若弼,是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家的公子。
出身将门的贺若弼,除了继承了父辈的强大武力。
还有居住北周之后,汲取的汉文化知识。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了不辱没家族的名号,贺若弼被现实裹挟着前进。
他用手中的缨枪,低吟着这一曲冰与火之歌。
逆着风,义无反顾,没有太多的抉择。
只为了赢得,自己在国中的一席之地。
可惜,功成名就于隋朝的贺若弼,和隋朝那般昙花一现。
面对隋炀帝的屠刀,他没有机会作反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被关进暗无天日的大牢,遭受皮鞭的无情毒打。
半个月之后,他和高颎、宇文弼被押上刑场。
法罪错位,是掩饰“功高盖主”的最好借口。
贺若弼终于明白,坦然接受了现实。
但他,还是忍不住的想起。
先皇御赐的宝刀,挂在正厅的悬梁上。
今天,慵懒的仆人,有没有再擦拭一遍。
又或许,仆人们早已经作鸟兽散。
他的孤坟上,再也不会有人,前来祭拜。(完)
5.来护儿:干丫的高句丽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在平壤城外安营的来护儿,意气风发。
这是他第三次,亲征高句丽。
前两次,攻打高句丽并不太理想。
甚至可以说,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正是如此,这第三次征讨,一定要有成效。
否则,回到洛阳会很没有面子。
大丈夫做事,受点伤没什么问题。
但若是不能建功立业,那便是窝囊人。
来护儿从小心高气傲,绝对不能够容忍这样的发生。
放眼整个大隋,也没有几个人能如此豪迈。
但是,他还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和情势。
当时的形势是,平壤城易守难攻,不是分分钟可以拿下的。
皇帝给来护儿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打不了持久战。
凭来护儿的三板斧,没有“智取威虎山”的脑袋瓜。
当时的情势是,来护儿的手下各怀鬼胎。
很多将领只是出门镀个金,没想着出生入死。
万一真的在战场上挂了,那真的是一万个不值得。
最终,来护儿还是听了皇帝的建议,打道回府。
反正高句丽也服软了,该挣回来的面子也挣回来了。
至于功名,皇帝站在自己一边,那就是最大的荣耀。(完)
6.侯君集:从功臣到反贼
从功臣到反贼,中间只有一步之遥。
这一步,寻常人是很难跨出去的。
身为陈国公的侯君集,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了。
但结局,如同案板上切碎的西瓜,有些凄惨。
在功名的十字路口,那一刻的侯君集,到底在想什么呢。
或许,他是想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在李靖之下。
论智慧和美貌,论武力和功劳。
大唐第一战神的名号,应该是属于他侯君集的。
这么多年,他韬光养晦,跟着李靖学习兵法。
为的是有朝一日,集文韬和武略于一身,成万人敬仰的人物。
但是,李靖并没有将所有的兵法战术教给他。
他怀恨在心,在李世民面前诋毁李靖。
李世民并没有听信他,所以他心里有些个郁闷。
李靖是他成功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要搬掉这块石头,他要借助太子李承乾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