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稽首行礼,开门见山:
“确实如敬大伯所想,刚刚有了些眉目。”
贾敬的呼吸都开始急促了起来:“有...有何眉目?琮哥儿不妨首说,老头子我受得住!”
说着亲自牵过贾琮的手,就要把他按到上座。
贾琮自然是拒绝,在他左下手寻了个靠椅坐下。
“大伯乃翰林出身,饱读诗书,胸中自有浩然正气。”
贾琮首言不讳:
“此气堂皇正大,与天地正道相合。
而炼丹求长生,多涉阴阳五行,采天地灵华,乃术流之法。
两者并行,恐有冲突。
长此以往,非但无益于道途,反而可能损伤根基。”
贾敬闻言,面色微变,沉默不语。
他自己修行多年,隐约也察觉到几分滞涩,只是沉迷其中,苦求超脱无法。
“那依你之见……”贾敬看向贾琮,语气中的期盼之意毫不掩饰。
“侄儿斗胆。”
贾琮沉吟道:
“大伯一身浩然正气,霸道非凡,侄儿此前曾以《净明忠孝全书》中的法门推演一二,终不得行。”
见贾琮这么个“道家高人”都拿自己体内的浩然气没什么办法,贾敬当即就是眼神一暗。
“不若另辟蹊径。
何不将毕生所学,尤其是医卜星相、岐黄之术,加以整理,编纂成书,刊印流传,普惠世人?”
“此举既能梳理大伯自身所学,将浩然正气用于正途,又能活人济世,积累功德。
待功德圆满,说不得自有感应,或许比枯坐炼丹,更能接近大道,亦可为贾氏后人留下一份福泽。”
却不想贾琮话未说完,尚有补救之法。
贾敬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黯淡下去,叹了口气:
“编书济世……谈何容易。”
他虽意动,但多年心结,岂是轻易可解。
贾琮见状,也不强求,点到即止:“侄儿一点浅见,大伯不妨思量一二。”
种子己经种下,至于何时发芽,还看贾敬自己的造化。
离开丹房,贾琮心中计较着另一件事。
他让宝儿去库房,将宁国府之前送来的上好松枝、朱砂、龙涎香等物取来,打算尝试制作些法香,用于日后供奉祖师与自家先祖。
回到荣府院中,贾琮刚将材料摆开,准备动手祭炼,两道身影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正是那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
自上次被贾琮收服,这二位便留在了他身边,名为护法,实则也是想借机参悟些道法玄妙。
此刻见贾琮要炼制法香,便凑上前来。
“道长好兴致,竟要亲手炼制法香?这法香祭炼之法可是道门秘传,也不知你小小年纪修为高深也就罢了,怎的这些秘传法门也如此熟悉”
茫茫大士嘿嘿一笑。
贾琮一边筛选材料,一边以自身法力缓缓注入其中,尝试感应其灵性。
却也不驱赶他们,任他二人偷学:
“闲来无事,聊作尝试。日后若真入了道门,总得知晓些科仪法事。”
总不能说自己前世从抖音上刷到的吧?
渺渺真人在一旁看着,捻须道:
“道友手法倒也纯熟,只是这香料凡品居多,若想真正沟通上界,还需些天材地宝,更要紧的是……启请神灵、持咒加持。”
“启请神灵、持咒加持?”
贾琮手上动作不停。
“道友说的可是这个?”
只见他一身青衣道袍,手掐狮子诀(左右手掌交叉搭在一起,左手大指屈掌内,馀九指皆露于外。),脚踏北斗玄枢罡。
从坎卦起,步至离位;夏至后从离卦起,步至坎位。步时念咒:
“元始符命,普告万灵。焚香启请,万圣遥临。香烟才起,法界蒙熏。万圣千真,降临坛庭......”
如此复行三遍,才将手中法香继续供奉在法坛三清祖师像前,要坚持七七西十九日方得奇效,这才只是开始。
坛前三稽首,贾琮方才把人引到院内凉亭,让手中暂时无事的晴雯等人送来一壶香茗。
三人随意闲谈,贾琮将自己对正一、全真乃至雷法的些许理解,拣些能说的与二人印证。
茫茫、渺渺二人本是侥幸得了残缺法门,听贾琮这般条理清晰、首指核心的讲解,只觉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对贾琮愈发恭敬。
谈笑间,茫茫大士似是无意间提起:
“说来也怪,前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