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现代社会,我是唯一道法高人 > 第48章 古卷水脉衰,一方水土安

第48章 古卷水脉衰,一方水土安

您这位大家,帮忙斧正一二。”

电话那头的秦文博教授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哦?清源道长有新发现?快!快发来我看看!老朽最近正愁没有新的研究课题呢!”

张清源将自己临摹的文字拍了照,发了过去。

照片发送成功后不到一分钟,秦教授的电话便又急匆匆地打了回来,这一次,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震惊!

“道……道长!天啊!这……这不是普通的篆体!这……这难道是传说中,只存在于上古典籍记载里的‘云篆灵文’?!

相传此文上应天心,下合地气,一字便是一道法印,一语便是一句真言!道长,您……您是从何处得来这等神物的?!”

张清源心中一动,知道自己找对人了。他只是平静地回道:“乃是观中先辈所留。还请教授费心,看能否破译一二。”

“不费心!不费心!能亲眼见到并研究这等传说中的文字,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幸!”秦教授激动得语无伦次,“道长您放心,我这就去翻阅我所有的珍藏典籍,哪怕是把故纸堆翻个底朝天,也一定给您找出些线索来!”

接下来的几日,三清观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外松内紧的状态。

何建国教授的古建团队,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测绘与数据分析,而张清源,则在静心等待中,继续尝试与那枚雷令建立微弱的联系。

第五日的傍晚,秦教授的电话终于再次打了过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解开千古谜题后的疲惫与无尽的亢奋。

“道长!成了!我……我结合了数种甲骨文、金文的变体,又参照了一本极为冷僻的、宋代炼丹术士的笔记手稿,终于……终于破译出了您发来的那段灵文的大致意思!”

张清源心神一凛,立刻凝神倾听。

只听秦教授在电话那头,用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带着颤音的语调,缓缓念道:

“……青云立基,俯瞰百里。先师感此地水脉灵秀,然气运流转,盛极必衰,恐后世有‘灵水枯竭,地气失衡’之患,危及本县生民。

故穷毕生所学,于此地,立‘镇龙观’,设‘坤元锁水之阵’,上引天河之虚影,下锁本县之水脉,以保此一方水土,风调雨顺,长享安宁……”

轰——!

“镇龙观”!“坤元锁水之阵”!“本县之水脉”!

这几个词,如同钥匙一般,瞬间开启了张清源心中那扇尘封的大门!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瞬间穿透了藏书阁的屋顶,望向了手中那幅完整的、玄奥的丝帛古卷。

原来如此!三清观的古名,是为“镇龙观”!它真正的作用,并非仅仅是供人清修,而是作为一座大阵的核心,用以守护和调理整个“青云县”的风水气运!

而那个所谓的“灵水枯竭,地气失衡”之患……

就在张清源领悟到这一点的瞬间,他那己达第六层、与天地自然高度契合的灵觉,仿佛被这句古老的示警彻底激活!

他的神识,在这一刻,不再是漫无目的地与整座大山融为一体。

它仿佛有了一个清晰的“焦点”,开始沿着某种特定的脉络,向着山下,向着整个青云县的范围,覆盖而去!

这一次,他“感知”到的,不再是模糊的、无边无际的天地。而是一幅清晰的、以青云山为中心,辐射整个县域的“能量地图”!

他能“感觉”到,作为青云县母亲河的“青云江”,其水脉深处的能量,确实正在变得凝滞、晦暗,缺乏往日的活力。

他能“感觉”到,县城东边那片号称“鱼米之乡”的万亩良田,其土壤之下的“地气”,正在流失着一种宝贵的湿润感,变得越来越干燥。

他能“感觉”到,最近这两年,县里的降雨量,似乎总是不及往年丰沛……

这些,都是普通人无法察觉,甚至连现代科学仪器也难以量化的、能量与法则层面的细微变化。

但它们,却如温水煮青蛙一般,预示着一个正在缓慢逼近的、区域性的“干旱”危机!

古卷上的示警,与他此刻切身的“天人感应”,跨越了数百年的时空,完美地重合在了一起!

张清源霍然起身,一步便踏出了藏书阁,来到了高耸的观星台上。

他迎风而立,青色的道袍在山风中猎猎作响。

电话那头,秦教授还在兴奋地讲述着他的考据与发现,但张清源己经听不进去了。

他的目光,穿透了云雾,越过了群山,投向了山下那片他从小生长、无比熟悉的土地——青云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