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会议”,正式召开。
会议室的场景,显得奇特而又充满了某种跨时代的和谐感。
长条会议桌的一端,是张清源。他依旧是一袭蓝袍,云淡风轻,仿佛即将要讨论的,不是一项投资数百亿的超级工程,而只是一件下午茶后该去哪里散步的小事。
另一端,则是以一位头发花白、面容严肃、戴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浑身都散发着严谨、务实、与钢筋水泥打了一辈子交道之气息的老者为首的,十数位国家级的“总工程师”。
这位老者,便是此次国家工程队当之无愧的总负责人,曾主持设计了数座世界级跨海大桥的、泰山北斗级人物——刘总工。
而王金富和他的商业团队,则坐在侧席,负责旁听与记录。
会议开始。
刘总工的团队,先是将他们连日来,利用最先进的卫星遥感和地质雷达,对西山断崖所做的、一份详尽无比的科学勘探报告,投影在了巨大的电子屏幕上。
“……根据我们的勘测,西山断崖,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存在三条不稳定的活动断裂带。且谷底常年有横向风切变,瞬时风力,最高可达十二级以上。”
刘总工指着屏幕上那几处用红色标注出的“危险区域”,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的口吻说道:“所以,从纯粹的工程学与安全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了三套备选方案。
A方案,是传统的悬索桥,技术成熟,但抗风性稍差。B方案,是斜拉桥,稳定性好,但对两岸地基的要求极高。C方案,也是我们最推荐的方案,是建造一座大跨径的钢桁架拱桥,综合性能最好,但造价,也最高。”
他介绍完,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张清源,等待着这位“最终决策者”的定夺。
张清源,却仿佛没有看到那屏幕上,充满了现代科学结晶的、复杂的设计图。
他只是,从自己的袖中,缓缓地,取出了一卷用上好的黄色宣纸所绘制的画卷,轻轻地,在桌面上,展开。
画卷之上,没有桥梁,没有钢索,没有现代化的设计图。
有的,只是一幅用朱砂笔,手绘的、充满了玄奥道韵的、古老的“阵图”!
那阵图,繁复无比,其上,有点,有线,有各种奇特的、如同符文般的标记。
在场的所有工程师,都看懵了。
只听,张清源用他那清朗的声音,缓缓说道:
“刘总工,感谢诸位的辛劳。”
“但,此桥,非是凡物。它需承载的,不仅是车马人流,更是这断裂了数百年的……山之气脉。”
“故而,它的结构,它的每一根桩基,每一道横梁,都须得,以此阵图为本。”
说罢,他伸出那根如同青玉般的手指,在那充满了各种红色危险标记的、现代科学的“地质勘探图”上,轻轻一点。
他所指的位置,赫然,是刘总工团队所标注出的、地质最不稳定、按理说,最不应该、也最不可能去作为承重点的一处——断崖正中央的、最薄弱的区域!
“此桥的主承重桥墩,须立于此处。”
“因这里,乃是西山‘兑’位之‘气眼’,亦是贫道这座‘地脉乾坤大阵’,最核心的阵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