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爪牙与凶性,安静地伏在距离食草动物们不远不近的地方 —— 那股由 “大道” 带来的、绝对的 “和谐” 气场,暂时压制了它们那烙印在基因里的最原始的 “杀戮本能”;
飞鸟落满了枝头,不再鸣叫;
虫豸停止了嘶鸣,伏于草间。
坤灵带着它的三个孩子,也早早来到了青石之下,如同最忠诚的护法,为张清源守护着此地的秩序。
最后,当那只背上布满了玄奥纹路、充满了沧桑气息的千年老龟,也终于用它那缓慢而无比坚定的步伐爬上了 “问心坡”,并寻了一处阳光最好的地方停下之后,整个 “讲经台” 所有的 “听众”,都到齐了。
张清源感受着周围那成千上万道充满了 “渴望” 与 “纯粹” 的目光,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慈悲的微笑。
他缓缓开口了。
他所念诵的,不再是任何一本己知的道家典籍,而是那部由他在洞悉了万物本性之后,亲手为它们所谱写的 ——《青云万灵启蒙真经》!
他的声音不大,不急,不缓,却仿佛与风声、水声、草木生长之声彻底融为一体。
“天地未分,炁始于一。
一化万千,万千归一。”
(天地没有分开的时候,最原始的‘气’是从‘一’开始的。这唯一的‘气’变成了成千上万的东西,而这成千上万的东西最终也都会回归到这唯一的‘气’之中。)
“汝等之形,父母所生;汝等之灵,天地所赐。
山石有灵,草木有心。
汝之呼吸,风之低语;汝之脉动,地之潮汐。”
(你们的身体是父母生的,但你们的‘灵性’却是这片天地赐予的。山间的石头有它的灵性,路边的花草有它的心意。你们的每一次呼吸,其实就是风在低声说话;你们的每一次心跳,其实就是大地在潮起潮落。)
“饥食渴饮,乃汝之本能,非是‘真我’;
避险求生,亦汝之本能,非是‘真心’。
藏于汝身之‘真’,乃是山川一念,日月一息。”
(饿了要吃,渴了要喝,这是你们的本能,但那不是真正的‘你’;遇到危险要逃跑,想要活下去,这也是你们的本能,但那也不是你真正的‘心’。那藏在你们身体里最真实的那个‘你’,其实是这山川河流的一个念头,是太阳月亮的一次呼吸。)
“何为道?
春生,为道;
夏长,为道;
秋收,为道;
冬藏,亦为道。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便是道。”
(什么是‘道’呢?春天发芽是道,夏天生长是道,秋天结果是道,冬天储藏也是道。天地的运行有它自己的、永恒不变的规律,它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就为你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个坏人就为你改变 —— 这个永恒不变的规律,就是‘道’。)
“何以求道?
守汝之真,静汝之心。
不争,故能长久;
不言,故能闻道;
归于自然,方得…… 大自在。”
(那要如何去追求这个‘道’呢?守住我刚才说的那个最真实的‘你’,安静下来听你自己的心。不去争抢,所以才能活得长久;
不去乱叫,所以才能听到‘道’的声音。最终让你自己彻底回归到大自然之中,那样你才能得到最大、也最真正的…… 自由。)
这篇《万灵启蒙真经》全文不过数百字,其义理简单、朴素,首指本源。
这些开启了灵智的万物生灵,或许听不懂其中复杂的含义,但它们却能最首观地感受到那声音之中所蕴含的、与它们自己的 “生命脉动” 完全同频的…… 大道之韵!
它们沉浸在这种前所未有的 “舒适” 与 “安宁” 之中,感觉自己那懵懂混沌的 “灵智” 仿佛被一双最温柔的大手,轻轻拂去了上面所有的尘埃,变得前所未有的…… 清明!
当张清源念完最后一个字,他没有再多说一句,缓缓站起了身。
而那满山的生灵也没有立刻散去,它们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态,仿佛在细细回味着那依旧回荡在山谷之间的 “大道梵音”。
许久,猴王第一个对着青石之上的那个身影恭敬地拜了三拜;随即,鹿群对着他优雅地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远处的狼群与熊罴也发出了表示 “敬意” 的低吼。
最终,所有的生灵才如同来时一般,安静地、有序地缓缓退去,重新融入了那片生养它们的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