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天刚蒙蒙亮,《申报》就被送到了全市各大报摊。
与前一天一样,人们争相购买,场面更加疯狂。
有的报摊前甚至排起了长队,人们争先恐后,生怕买不到今天的报纸。
不到八点,第一批报纸就全部售罄。
人们在街头巷尾,咖啡馆茶室,公园长椅上,争相传阅着那震撼的照片和尖锐的社论。
整个上海再次陷入沸腾。
法租界巡捕房外,聚集了更多抗议的民众。
日本领事馆则紧急关闭大门,拒绝任何采访。
国际舆论哗然,各国驻沪领事馆纷纷发表声明,表达关切。
《申报》再次成为上海最炙手可热的报纸。
上午九点,陈冷血踏入编辑部。
迎接他的是一片欢呼和喝彩。
记者们纷纷围上来,向他表示祝贺。
"销量超过了二十万份!"
******
外滩十八号楼门前,华灯初上。
秦梓宸站在不远处的暗影里,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地盯着刚刚完成交易的吴德胜。
看着他迅速招呼了一辆黄包车,钻了进去。
那辆黄包车由毛文生扮作车夫拉着,很快消失在了南京路的人流中。
秦梓宸敏锐地注意到。
在十八号楼西南角的阴影处,另一名黄包车夫神情异常,目光一首追随着吴德胜离去的方向。
那人西十来岁,身材精瘦,对着吴德胜的背影连拍了几张照片。
"有意思。"秦梓宸低声自语。
那名黄包车夫西下张望后,快速收起相机,牵起黄包车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秦梓宸箭步上前,装作匆忙的路人模样,举手拦下了那辆黄包车。
"喂,车夫!"秦梓宸扬声喊道,声音中带着几分醉意和上海本地口音。
黄包车夫明显犹豫了一下,但见秦梓宸衣着考究,是位有钱的"主顾",便停了下来。
"先生,去哪?"车夫问道。
秦梓宸装作醉酒摇晃着身体,一边掏出几枚银元在手中把玩,一边含糊不清地说:"跟上前面那辆车...就是刚走的那辆。"
秦梓宸将几枚银元抛向车夫:"五个大洋,跟上那辆车,不许跟丢。"
车夫接住银元:"先生,天黑路多,很难找—"
秦梓宸不耐烦地打断:"别废话!再加五个大洋!"他醉醺醺地掏出更多银元,"跟丢了可没钱赚。"
车夫将银元揣进怀中,示意秦梓宸上车。
"坐稳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