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里技术最好的老师傅,都叫来。”
很快,十几个平均年龄超过四十五岁的技术员,坐满了会议室。
他们是这个厂的顶梁柱,也是思想最僵化的一群人。
江彻没有说废话,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几个潦草的草图。
一个,是带着小轮子,前面有个小汽油机,后面拖着一排金属爪子的怪东西。
另一个,像个大号的吹风机,同样装着一个汽油机。
“江总,这是……”徐建国看着黑板,满脸都是问号。
“这个,叫手扶式微型旋耕机。这个,叫便携式风力收割机。”
江彻放下粉笔,看着满屋子茫然的眼神。
“我要你们,把这些东西,给我造出来。”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几秒钟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术员,忍不住开口了。
“江总,您画的这个……恕我直言,根本不现实。”
“就说这个旋耕机,要做到手扶,就得轻。可要带动后面的犁刀,发动机就得有劲。又轻又有劲的发动机,我们……我们没见过,也造不出来啊。”
另一个人也跟着附和:“是啊,我们厂的发动机技术,还停留在给水泵和脱粒机用的那种,一个就上百斤,怎么可能装到手扶的机器上?”
“还有这个风力收割机,想法是好,可风力怎么控制?万一风太大,把谷子都吹跑了怎么办?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质疑声,此起彼伏。
他们不是在顶撞,而是基于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得出的最真实的判断。
在他们看来,江彻提出的东西,已经超出了“机械”的范畴,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玩意儿。
徐建国也是一脸的为难。
他知道江彻有本事,可隔行如隔山,造机器,不是卖衣服,光有想法是不行的。
江彻看着他们,没有生气,反而笑了。
“我知道,这很难。”
他走到众人面前,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所以我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新产品研发小组’。”
“我个人,先期投入二十万,作为研发经费。”
“另外,我已经联系了省城几家大学的机械工程教授,还有两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专家,下周,他们就会过来,指导我们。”
二十万!
还请大学教授和德国专家!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手笔,太大了!
大到让他们觉得不真实。
要知道,整个机械厂一年的利润,都不到五万块。
江总竟然愿意拿出二十万,来搞这个虚无缥缈的研发?
那些原本还想说点什么的老师傅,把话都咽了回去。
他们可以质疑技术,但无法质疑这笔钱的份量。
江彻的目光,扫过全场。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做什么的,从今天起,进了研发小组,就只有一个任务,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工资,翻三倍。项目成功了,所有人,都有重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虽然心里还是没底,但在金钱和江彻那不容置疑的态度面前,以徐建国为首的技术团队,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的一个月,平江机械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独立的研发车间,被迅速改造了出来。
崭新的绘图桌,精密的测量仪器,甚至还有几台他们从未见过的进口小车床,被陆续运了进来。×a°如(a文_网|`* ?无e错?:内?容+
省城来的教授和那两位戴着金丝眼镜的“海归”专家,也如期而至。
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资料。
“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人体工程学”……
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名词,冲击着老技术员们固有的知识体系。
一开始,双方的合作,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老师傅们相信经验和手感,而专家们,只相信数据和公式。
“徐工,这个传动轴的直径,必须是3.75厘米,数据模型显示,这个尺寸的扭矩效率最高。”一个年轻的专家,指着图纸,一脸严肃。
徐建国把图纸拿到眼前,眯着老花眼看了半天,摇了摇头。
“小李,你这不行。这轴太细了,不结实。我们以前做的,最少也得5厘米粗。不然下地一使劲,就得断。”
“这是经验!”
李专家差点气笑了:“徐工,现在是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