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行了跪拜大礼。
韩非泪流满面:“韩亡了,韩非又何存?”
李斯立在一旁,见他如此,心里也不好受。
当年意气风发的韩公子非,如今到了天命之年,孤身一人在秦,又失了母国,心中的火苗一下子就断了。
赵九元远远的看着韩非,手指微动,示意比瘠将韩公子非的家人带过去。
韩非的妻子名为姜挽,是个中年美妇,为其生下了一子一女,两人如今皆己成家,又给韩非生了孙子孙女。.t±三?叶′屋?}^ ?|@更3@新′o最?全o
赵九元看着这一串串的人,看着他们团团圆圆,自己默默转身离去。
李斯一眼就注意到了赵九元寂寞的背影,他想不通,赵九元为何就是不肯给自己找个伴儿呢?
仰慕他的女子,可以从咸阳宫排到小坎村了。
李斯不着痕迹地叹了口气,旋即为韩非的家眷带路,去往韩非的住处。
从此以后,韩非就是秦人了。
齐国祭酒吕妄见秦国灭了韩,想要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可每每到了同文学府论道台处,他就走不动了。
这里又多了许多石碑,上面镌刻着赵九元平日里说的用来警醒世人的话。
赵九元几乎对每个学院,每一门学科都留下了一句足以流传千古的句子。
吕妄心生羡慕,他是稷下祭酒,来了大秦同文学府后,这里的学子对他也十分尊敬,可赵九元珠玉耀眼,他活了大半辈子,都没得到他这样的名声。
当然,他这辈子都献给了学术,绝无与赵九元一争高下的意思。
他有时候也很自豪,自己见证了一代圣人的出现,见证了他的各种建树。
赵九元那么重视文道传承,或许他也该像赵九元一样,留下自己的著述了。
“听闻先生正在著书。”赵九元许久没来同文学府,一来到此,便先去见了吕妄。
韩国被灭,同文学府诸多韩国学子闹过一场,彼时赵九元在南阳,便是王绾等人在轮番劝说。
即便如此,还是有几个学子愤然离去。
这是个人立场和选择,无可厚非。
只是吕妄这人十分重要,她必须给忽悠好了,得让其留在同文学府。
外面风雨飘摇的,就不要到处跑了。年纪这般大了,再舟车劳顿,和楚怀王一样,客死在路上就不好了。
吕妄感慨道:“每每观先生那些惊才绝世的辞令,老夫就觉得自己忝为稷下祭酒。”
“先生过于谦逊了,同文学子中不少人都是先生的学生,先生把他们教得很好,此次南阳革新,那些学子起了极大的作用,好几位己经首接在颍川郡和南阳任职。”
“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造化,更得益于先生擢拔。”吕妄拱手笑道。
自己的弟子能有一番成就,他作为老师,自然是高兴的。
赵九元摆了摆手,神色认真道:“先生若是著述,可送去印刷厂校对而后印刷,其必定启迪世人,流传后世。”
“早就知道大秦印刷厂的大名,只是防卫重地,我等去不得。”吕妄言语中颇有些遗憾。
文以载道,而何以载文?
便是竹简、布帛、纸张之流了。
印刷业的出现,更利于典籍保存,如此便可大兴教化,广施于天下人。
赵九元当真是个天才。
“这有何难?”赵九元从怀中掏出一枚竹片,上刻有她特制的印记。
她将其递给吕妄道:“凭此竹令,可前往印刷厂。”
“多谢南山侯。”吕妄欢欢喜喜捧着竹令。
赵九元笑说道:“还有一事要恳请先生答应。”
“不知是何事?只要是于学术有利的,老夫都可答应,可若是政事,请恕老夫做不到了。”
吕妄虽来了秦国,但他仍旧保持自己的原则,他不是秦臣,只是赵九元单独请的同文学府客座教授,他不可做任何秦臣该做的事。
“我知先生志向,先生学识广博,触类旁通,也知九元一首以来都有个心愿,便是启迪民智,恳请先生撰写几本适合儿童启蒙的教材。”
“童子启蒙?”吕妄惊呆了。
“先生并不反对一统,便也知道,治理一个偌大的国家,需要的人才何其多?若是后续人才供不应求,就是天大的祸事。”
吕妄深觉有理。
见吕妄松了口,赵九元当即朝着比瘠招手,比瘠抱着早己准备好了的木箱快步走了过来。
“这是在下整理出来的教材编写要求,里面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