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再给你点一份。”
李兆心里骂了一句,原来你们也知道,四个人要吃四份的啊。
李兆的这一通操作下来,李爸和李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以前他们是习惯性忽略李兆的感受,李兆也没反抗过。
他们把这件事情给亲朋好友说,本来想让亲朋好友教育一下不懂事的姐姐。
结果和想象中的答案完全不一样。都说又不是缺这点饭钱,干嘛不一开始就点四份,让两个女儿非要去争?
“那她们两个还小,一人一份也吃不完啊。”
“你家里是没冰箱吗?不会放在冰箱里下一顿吃?”
从此以后,李兆不再讨好他们,既然他们要在外人面前表现女儿儿子一样好,她们是一碗水端平的家长,李兆就让她们装到底。
!妹妹有的,她都要有,她会开口要,看父母好不好意思只给一个,不给另外一个。
可就算是这样,两人心中的偏见还是无法抹除。
就比如长相,原主长得不是很好看,他们两个就不喜欢,说原主以后肯定嫁的不好。
妹妹长大之后是个小美女,妹妹的双眼皮还遗传了妈妈。
这些话可能是真的,但是从一个妈妈的口中说出来,她就不配做母亲。
原主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不是喜欢调皮捣蛋的老二吗?那就好好的让她继续调皮捣蛋。
因为父母溺爱,在学校里经常欺负同学,家长也找了好几次。他们也只能陪着笑。
老师又夸李兆,说她懂事,父母回到家里,却不以为意。打同学怎么了,以后在社会上才能吃得开,有出息,是做领导的样子。
所谓的有出息,就是不懂礼貌是吧?李兆也是服了他们的逻辑。
初中,高中,李兆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而李暮,初中之后,差点没考上高中,还是他们花了大价钱才砸上去的。
然后又让李兆给李暮补习,李兆随便敷衍,她还不乐意,不乐意就算了。
李兆直接在父母面前告状,说李暮根本就不想学习,父母怪李兆不好好教。
“对啊,我不好好教,那你们在外面去找别的家教好了。”
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人,怎么补习都没用。
李兆外地读重点大学,李暮高中毕业之后就没读了。
高不成低不就,也只能找到一份勉强维持温饱的工作,没有别的技能,父母给她相亲,把她打扮漂漂亮亮的,要给她找个好婆家。
早早的嫁了人,又开始给李兆洗脑,说女人读那么多书没用,最后还不是妹妹先嫁了,有个好归宿。
这些李兆都当耳旁风了,之后她大学毕业,留在了外地工作,父母的电话,爱接不接,一年回去三次。
李父李母到了40多岁的时候,才渐渐回过味来,只有李兆才是能依靠的。
李暮没本事,老公也没本事,生了孩子后,三天两头的还问他们要钱,那怎么办呢,是自己的亲女儿,只能给,把家底都掏空了,她还嫌弃父母,不能给多的钱。
李兆名牌大学毕业,这些年怎么也存了几十万了,他们开始频繁地给李兆打电话。
问她睡得好不好,想不想吃家乡的特产,给她寄过去,想不想吃妈妈做的饭,回来看看爸爸妈妈吧。
李兆回敬他们说以前自己不喜欢吃辣,而妹妹喜欢吃,每次家里的肉菜都是用辣椒炒的,只有蔬菜自己可以吃。
“你们什么时候关心过我?现在说这种廉价的好听的话,我只想笑。”
李妈本来低声下气的,想要问她拿点钱,听到这个话破防了。
“这点小事你作为女儿,要记一辈子吗?”
旁边的李爸附和,家里是两个女儿,他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没有虐待过谁。
李兆就是骨子里不孝顺,才说这种话,而且他们也没看错,李暮才是孝顺的,李暮至少留在了本地,李兆都不回来了。
他们企图用这种所谓的爸爸妈妈不爱你,再来pua李兆。
李兆:“行,那你们和李暮好好过日子吧,别打扰我了。”
李兆一分钱不给,但她也不是完全的断亲。
或许他们说的没错。他们不是让人骂的偏心妹妹,但这种明里暗里的还不承认的偏心,也是很伤人的。
断亲对他们来说是便宜她们了,让他们心安理得觉得是李兆的错。
就要时不时联系他们,但是又向他们抱怨以前的事情,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