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交给了八个不同地区的小厂。
每家三到五万套不等。
肖伟业站在一旁,听着徐牧野打完最后一个电话,整个人都有些发懵。
他看着徐牧野布满血丝的眼睛,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这种东拼西凑的办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些小厂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砸掉的,还是红旗厂的牌子。
“厂长,这样……行吗?”
肖伟业的声音里,满是忧虑。
“这只是缓兵之计。”
徐牧野揉了揉刺痛的太阳穴。
“我们用自己的原材料,派海阳轴承厂的技术员去现场盯着。”
“样品,或许能勉强应付过去。”
“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站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
“真正的生路,不在这里。”
“我去一趟市里。”
纪国纲的办公室里,文件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的茶杯,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瓷杯,却擦拭得没有一丝茶渍。
他看着风尘仆仆闯进来的徐牧野,有些意外。
“牧野?你怎么来了?”
纪国纲的印象里,这个年轻人总是带着一股冲劲,但像今天这样,眼底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与焦灼,还是第一次见。
“纪书记。”
徐牧野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
“我需要一笔贷款。”
“三千万。”
“我想建一条我们自己的轮毂轴承生产线。”
纪国纲正在倒茶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他抬起头,看着徐牧野,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三千万?”
这个数字,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牧野,我知道你把齿轮厂盘活了,马局长前几天还在会议上把你当成典型表扬。”
“但是,建一条全新的生产线,尤其还是高精度的轴承生产线,这不是一件小事。”
他给徐牧野倒了一杯茶,推了过去。
“这件事,马局长之前也跟我提过。”
“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
纪国纲的语气很温和,但态度却很明确。
“红旗厂现在是承包制,你们的优势在于灵活,在于搞活。”
“而重资产的生产线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
“这件事,应该由专业的轴承厂来做,而不是由你们一个配件厂来承担。”
他的话,句句在理。
这是最稳妥,最符合体制内逻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