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你似乎惹了父皇不高兴了,江南的那些官绅们,现在是彻底将父皇恨上了,还是淮西各位勋贵们,似乎都变得小心谨慎了许多,如此一来,似乎....”
朱标突然间明白,人家唐仨仁从一开始,似乎就没打算跟他老朱家扯上关系,弄出土豆之类的高产粮食,也是为了全天下的大明汉人不再受饿。?2:?@8]/.看¨a\书×网?` ?免?费*?阅%?读?{′
弄出那些新的铁,最开始人家也不过是为了让唐家铺更加富有,但没想到,这一举动却无意间为朝廷解决了大问题。
“想明白了?”
看到朱标的反应,唐仨仁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如果不是老朱正好带着人路过唐家铺,只怕唐仨仁是万万不想跟老朱有任何直接的关联的。
“所以,老朱生不生气其实我都没关系的,吕本有一件事没有做错,以退为进,当着百官的面揭老朱的短,然后算是彻底惹怒老朱,其本人是没办法活了,不过却是活了他身后的那些人。”
“因为,吕本的事,算是到此为止,死无对证了....”
唐仨仁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继续说道:“你父皇的心思深沉,手段狠辣不假,但他也有他的软肋,那便是天下百姓。只要能造福百姓,他即便是心中有气,也不会真正的为难于我。他若是真这么干了,就是承认吕本说的那些话全是对的....”
“老朱还是要点脸的....”
与大臣们彻底的离心离德这种事情,老朱目前还是干不出来的,正史上老朱确实后来杀了不少功臣,但那些臣子多数是自己作死。
还有就是“站队”的问题,试想一下,马皇后没了,朱标没了,老朱最中意的继承者都没了,让那个弱弱的朱允汶当皇帝,那是因为老朱没得选了。`1.5\1′x_s.w\.,c,o~m?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算是让老朱彻底疯狂了,若是朱标还在,老朱怎么可能让庶出的孙子当皇太孙?
“行了,这件事情老朱解决得还算完美,就不要去纠结了,标总你的小儿子出事,就不要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了。”
再说了,朱标突然发现一件事,就是吕本这么一搞之后,不少大臣们都躲着老朱,却实跟他这位太子走得更近了。
然后,后知后觉的朱标突然发现,原来唐仨仁其实在老朱与他朱标之间,若真的一定要选一位皇帝的话,唐仨仁选了他朱标。
“还真是,差点连咱都骗过去了,仁伢子当真是良苦用心啊....”
回皇宫后老朱先是生了好一阵子的闷气,因为当时唐仨仁并没有站出来维护他身为帝王的脸面,这让老朱心中颇为不悦。
但只是稍加转念一想,在那样的场合下,过于直接地维护帝王,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争议和动荡。
“重八,你是当局者迷,仁伢子那么做,正是顺着你的心意去了....”
没错,老朱一直以来的想法是让未来的朱标当一个“千古圣君”,一些杀戮上的事情,全都让他老朱去干了就行。
老朱自己背负骂名,也要为子孙后代铺就一条康庄大道,这是他的坚持,也是他对朱标的深沉父爱。仁伢子唐仨仁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没有站出来直接维护老朱的帝王威严。?微?[}趣^小$说£ >>更?;±新^最¤1£快¥?
他深知,老朱需要的不是表面的恭顺和奉承,而是真正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样的场合下,保持沉默,只要别把朱标扯进来,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一来,既维护了老朱的威严,又没有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动荡,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上位,南洋那边有消息传回来....”
方孝儒也算是物尽其用了,这家伙当个“打工人”很是完美,正史上老泊让他成为“建文三傻”托孤大臣,完全是那时的老朱手底下,真的没一个值得相信的大臣了,要么先他老朱一步去了,要么被他老朱砍了。
“是有棣儿新的消息了?”
老朱瞬间猜到是朱棣那边传回来消息了,马皇后都微微侧目,虽然老朱天天嚷着“后宫不得干政”,但马皇后真要站在奉天殿上过问一些事情,老朱是不会有半点意见的。
“禀陛下,确实是燕王那边的消息...”
燕王朱棣,率十二万大军下西洋,一路沿着大海前行,路过印度洋后继续向西,历经数月时间,抵达南非,然后朱棣见到了一大堆“昆仑奴”,并且发现了一座“亮晶晶”的山——那是全世界最大的钻石产出地!
本来想派驻几千士兵占着地方之后继续沿着海岸线继续前行,朱棣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