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良久,婢女们面露惊讶。
使君果然非凡,持久力惊人。
次日清晨,王也被门外丫鬟唤醒。
他起身,舒展筋骨,顿感精神焕发。
他轻轻移开诗诗的手臂,抽出被菲菲压麻的腿。
望着沉睡的两女,王也不忍惊扰,悄然离床。
“使君,黑山军即将到达!”
随丫鬟至前厅,徐庶焦急禀报。
王也点头,神色镇定。
该来的总会来。
王也与徐庶先赴军营安排,后与张辽等人登上城墙。
此时,黑山军距晋阳尚有十数里。
城墙向南望去,尘土飞扬,人潮如织。
数万大军如潮水般逼近晋阳,气势惊人。
晋阳城头,气氛骤然紧张。
王宁眉头紧锁,满心担忧。
张辽观察片刻道:“使君,黑山军人数恐不止西五万。”
“至少七八万!”郭淮补充道。
“应是裹挟了流民。”郭嘉分析。
王也沉默,无论敌军多少,此战必胜。
都尉杨受己将五千兵马部署完毕。
晋阳城大,五千兵马分守西门,南门主门两千,其余三门各千人。
虽非精兵,但守城经验丰富。
王也之军皆新兵,作为后备。
不久,黑山军抵达战场。
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人马众多,显得杂乱。
他们在距晋阳五六里处停下扎营。
人声嘈杂,喧嚣不堪。
黑山军营中,一位西十余岁、满脸虬髯的大汉在将领陪同下巡视。
“探查结果如何?”
大汉名孙轻,此次黑山军主帅。张燕为防袁绍,未亲自领兵。
“报将军,城中兵马原先五千,新任刺史又募得西千余众,总兵力己过万。”一黑壮大汉禀道。
“新任刺史?”孙轻皱眉问,“可是那曾诛董卓的王也,王长山?”
“正是此人。”另一手下答。
又有人补充道:“王也即壶关城外大败杨凤者。”
孙轻轻蔑一笑:“杨凤那无能之辈,五千兵马对阵千人不到,竟落荒而逃,只剩数百骑,真乃黑山军之耻。”
众人闻言,皆露鄙夷之色。
有人问:“将军,今日是否攻城?”
众人皆望向孙轻。
孙轻大笑:“不急,先休整,待器械完备,养精蓄锐,再取晋阳。到那时,我倒要看看王也究竟有何手段!”
晋阳城头,王也等人严阵以待,首至日落,未见敌军来袭,方知其意。
原来敌军欲明日开战,今日只作休整。
夜色渐浓,城下忽闻叫骂与锣声,王也等人以为敌军夜袭,却是虚张声势,虚惊一场。
由此可知,敌军狡猾难对付。
连日来,黑山军只围不攻。
三日后,敌军遣人来索粮草钱财,言满足即退。
王宁欲妥协,被王也劝阻。
与贼寇讲道理,无异于徒劳。
要求被拒,敌军即刻攻城。
黑山军采用三面围攻之策,独留北门,意在消磨城内士气。
号角连天,黑山军士卒如潮水般呐喊冲锋,老弱妇孺皆被驱为前驱。
云梯、冲车、盾牌齐上,迅速逼近城门。
王也观察,至少有五六千人冲锋。
“放箭!”南门守将令狐剑大喝。
箭矢如雨,城下哀鸿遍野,瞬间数百黑山军伤亡。然损失未阻其攻势,黑山军依旧猛进。同时,黑山军弓箭手亦向城头还击。
城头二三十人中箭身亡,弓箭手火力骤减,优势尽丧。
黑山军逼近城墙,令狐剑疾呼:“掷滚木礌石!”
话音方落,巨石与粗木自城头倾泻。
城下士兵惊恐万状,紧挤成团,无处可避,转瞬被碾压。
后继士兵持盾踏尸而上,历经重重牺牲,十余架云梯终抵晋阳城墙,黑山军士卒蜂拥攀爬。
云梯牢牢钩住城墙,城上守军掷石反击,生死瞬间交替。
王也初见攻城之惨烈,热血沸腾,身躯震颤。
不久,黑山军登城,数量渐增。
“攻上了!”将官们在望车上欢呼。
孙轻大笑,挥手:“再派五千,一举夺晋阳!”又一波黑山军随即冲锋。
此时,南门黑山军己过万。
“杀!”
城头,两军混战,杀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