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游!"
气急败坏的日军调集一个大队扫荡马家庄,却扑了个空。村里早就人去屋空,连一粒粮食都没留下。更可气的是,他们在回营路上又遭到伏击,损失了三十多人。
就这样,李云龙带领部队在鲁西站住了脚。他们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又像钢针,扎得日军坐卧不安。
转眼到了秋收季节。高粱长得比人还高,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腰。李云龙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青纱帐",嘴角露出笑意。
"司令员,好消息!"赵刚兴冲冲地跑来,"地下党搞到了日军运输队的行军路线!"
李云龙接过情报一看,眼睛顿时亮了:"好家伙!一个联队的给养,还有十二门新式山炮!"
"打不打?"几个团长摩拳擦掌。
"打!当然要打!"李云龙把情报拍在桌上,"不过得换个打法..."
三天后的深夜,一支奇怪的队伍出现在公路上。他们穿着日军军服,开着三辆卡车,大摇大摆地驶向日军据点。
"站住!口令!"哨兵举枪示意。
"樱花。"驾驶室的"军官"用流利的日语回答,"第三运输队,奉命增援。"
哨兵检查证件时,突然觉得这个"军官"有点眼熟...还没等他想明白,冰凉的匕首己经抵住咽喉。
"别出声,否则死。"李云龙笑眯眯地说。
十分钟后,据点里的日军全部被解决。李云龙命令战士们换上日军军服,然后静等运输队上钩。
天蒙蒙亮时,远处传来汽车轰鸣声。整整二十辆卡车,在装甲车护送下缓缓驶来。领头车上的日军看见"自己人"把路障移开,毫无戒备地开了进来。
"动手!"
随着李云龙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高粱地里的八路军同时开火!装甲车被火箭筒击中,燃起熊熊大火;卡车司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狙击手爆头;跳下车的日军士兵更惨,被交叉火力打得血肉横飞。
战斗只持续了二十分钟。一个中队的护送部队全军覆没,十二门崭新的山炮和大量弹药成了八路军的战利品。
"发财了!"李云龙抚摸着冰凉的炮管,笑得合不拢嘴,"通知各团,准备攻打县城!"
有了重武器的八路军如虎添翼。短短半个月,连续攻克三座县城,解放了大片国土。日军急调一个师团围剿,却在高粱地里吃尽苦头——神出鬼没的八路军,熟悉地形的老乡,还有那永远走不到尽头的青纱帐...
冬季来临前,鲁西根据地己经初具规模。这天,李云龙正在司令部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赵刚匆匆进来:"老李,中央来了新任务..."
李云龙抬头,看见赵刚手里拿着一份标着"绝密"的电报,和一张陌生年轻人的照片。
"这位是德国留学回来的军工专家白柯,掌握新型炸药技术。"赵刚压低声音,"日军特务正在追捕他,总部命令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接应。"
李云龙盯着照片上那张书生气的脸,眉头紧锁:"人在哪?"
"济南城,潜伏在教会医院。三天内必须接出来,否则..."
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爆炸声。李云龙冲到窗前,看见济南方向腾起的黑烟,心里一沉——鬼子己经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