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章 科举没那么简单

第1章 科举没那么简单

我不知道现在网文作者的真实学历如何,但是妄想给一些穿越者,尤其还是穿越成普通人的情况下,通过科举来实现阶级逆袭的,有点太异想天开了。o|μ如&¨文*#a网ˉ !/最?e新|}-章§??节£3>更|-新μ快}?大部分人的水平在古代可能乡试都过不去。

咱们先说说那些穿越小说里的套路。不管是现代理工男,还是文史高材生,一觉醒来到了古代,手里随便翻两本《论语》《孟子》,然后一副“天下文章舍我其谁”的架势,进京赶考,三场大考轻松拿下,状元及第,皇帝宠爱,封官进爵,从此平步青云。这种故事,看着爽不爽?当然爽!但真要说靠谱嘛,那可就差得远了。

现实中,科举可不是靠几本书、一两年努力就能拿下的事,尤其是对于所谓的“寒门学子”。你要考取功名,靠的不只是自己聪明和努力,还有家族的财力、社会的人脉、运气和无数看不见的积累。

很多穿越小说里的主角有个共同特点:自信地认为自己凭借现代知识和思维方式,能秒杀古人。他们觉得古人迂腐、死读书、不会写文章,自己写个议论文、搞个逻辑推理,考官就要拍案叫绝。但真实的科举是什么呢?

1. 科举考什么?

以唐宋明清为例,科举考的是——程朱理学的文章套路。尤其是明清,八股文成了唯一标准,考生要写出既合规矩、又有点文采的八股文,不是凭着随便写几句议论文就能过关的。

举个例子:明朝的会试题目,如果出个“仁者爱人”,穿越主角会写什么?大概是:“仁爱是普世价值,我们要关爱弱者,促进社会公平”。?g′o?u\g+o-u/k/s^./c′o-m/但在古代,这是不合格的,因为你得引用经典、对仗工整、层层剖析圣贤之道,还得符合考场规定格式。一个字写错、引经错了、格式出问题,轻则被打个冷门,重则连卷都不看。

别说穿越者,你让现在的北大博士、哈佛硕士去写明清八股文,临场发挥能合格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八股文,是个套路活,是一笔笔练出来的。

2. 思维方式差异

穿越者主打“现代思维”,可科举恰恰最反感新意。历代考官最怕的就是“奇文”,尤其到了明清,考场只认守成。你跑去搞创新,那就是自讨苦吃。考官手里的评语可能就是四个字:“词意乖僻”。

所以,现代人思维去考古代科举,不仅不是优势,反倒是个坑。

寒门学子,科举起点有多难?

寒门学子想参加科举,首先你得有机会去考。而这个机会,绝不像小说写的那么简单。

1. 教育资源稀缺

古代寒门,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的百姓家,连个私塾都没有。孩子们想读书,要么全家拼命攒钱送去私塾,要么找村里读过书的老秀才搭个茅棚教几句。可别以为私塾学费便宜,清朝乾隆年间,一个私塾先生一个月收学生两三吊钱学费,换成粮食大约得十几斤米。一个农家一年交学费、买纸墨的钱,顶得上全家口粮的十分之一。哪家舍得?

举个例子,明代有位叫黄宗羲的大儒,他家在江南已经算富户了,父亲也是举人出身,但为了供黄宗羲和弟弟们读书,家里请了三四个先生,还得添置书籍、纸墨。光是这些开销,就足够一个普通家庭吃喝好几年。*y_d¢d,x~s^w?./c_o?www. 更何况,光有学不行,考科举得先从童生考起,考上秀才,再一步步往上。每一级考试都是钱堆出来的。

2. 考试成本高

科举考试,尤其是乡试、会试,都是“长途奔袭”。比如清朝的乡试,一般要去省城参加。寒门学子光路费、盘缠就足够让一家人肉疼。考试前住的旅馆、吃的干粮、应考用的笔墨纸张,哪个不要钱?

据《清代考试制度研究》统计,清代乡试一次考试的平均花销,相当于一个中等农户一年的收入。寒门学子多半是借债、变卖家产才能出发,一考不中,连本带利,家里可能就要破产。

就算真考上秀才了,秀才能免税、免徭役,日子好过点,可离进士还远着呢。

3. 文化积累

穿越文主角最爱说:我有现代知识、懂写作技巧。但你想想,连背《四书五经》都没背熟,连经典文义都没吃透,考场上怎么应对考题?

古人从七八岁就开始日读万言,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熟读《诗经》《尚书》《礼记》等,再练文章、对对子、诗词,十几年如一日。寒门子弟缺乏这样的积累,哪是靠临时抱佛脚就能赶上的?

在古代,真正能考中功名的寒门学子,背后多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