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伸着脖子问前面刚拔完罐、后背一片紫红的老伙计。
老张头舒服地扭了扭脖子,咧嘴一笑:
“嗨,陈组长现在是啥身份?咱这点小毛病,还用得着他亲自上手?你没看县里派来的李大夫,手法也挺得道。再说了,”
他压低声音,带着点与有荣焉的得意,“陈组长在边上盯着呢,那眼神,比探照灯还亮,谁敢糊弄?”
正说着,就见陈铭踱步到负责针灸的摊位前。
坐诊的是个四十来岁、戴着厚眼镜的县中医院的孙大夫。
他面前坐着个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捂着腰直哼哼。
孙大夫捻着一根银针,对着汉子腰眼附近的穴位比画了几下,见陈铭过来,额角顿时有点见汗。
他似乎是拿不准下针的深浅和角度,更多的是出于敬仰,下意识地抬眼看向陈铭。
陈铭没说话,只是伸出手指,在汉子后腰脊柱旁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轻轻点了一下,又对着孙大夫微微颔首,眼神里是无声的肯定和鼓励。
孙大夫眼睛一亮,像是吃了颗定心丸,深吸一口气,手腕稳稳一送,银针精准刺入。
那汉子“嘶”地吸了口凉气,随即惊奇地“咦”了一声:
“嘿!孙大夫,你这针……够劲儿。酸胀酸胀的,好像真顶到那个疼筋儿了。”
孙大夫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感激地看了陈铭一眼。
这一幕,正好被不远处扛着摄像机、举着话筒的县电视台记者捕捉了下来。
几天前,省台美女记者王思琪对陈铭的那期专题报道,《小镇神医:银针背后的传奇》和“东黄水模式”的深度专访,在黄金时段播出后,那效果,更像是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深水炸弹。
县里电视台更是不敢怠慢,在义诊现场派了一个专门的采访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