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而是关于“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他所讲的,正是他那套,关于“环保倒逼产业升级”、“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理论。他的观点,新颖、独到,充满了前瞻性,很快,就吸引了隔壁桌周良的注意。
周良,作为主管这项工作的内行,自然能听出,眼前这个年轻人,绝非泛泛之辈。
他终于忍不住,主动端着茶杯,走了过来。
“这位先生,听您的口气,对产业园规划,似乎颇有研究啊?”
陈谦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站起身,礼貌地笑了笑:“不敢当。我只是在一家咨询公司,混口饭吃而己。倒是周处长您,作为东州产业转型的操盘手,才是真正的专家。”
他一句话,就点明了对方的身份,让周良,心中又是一惊。
两人坐下,攀谈起来。
陈谦没有提半个字,关于岚县的招商计划。他只是站在一个“第三方顾问”的角度,去分析,周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周处,恕我首言。”陈谦看着他,一针见血地说道,“我听说,您这次的搬迁工作,最难的,其实不是找地,也不是谈政策。而是,‘稳商’,对吧?”
“几百家企业,众口难调。苏城太贵,湖州太散。大家都不满意,都在观望,甚至在私底下串联。一旦,有那么几家龙头企业,带头抵制,那您这个宏大的搬迁计划,恐怕,就要面临搁浅的风险了。”
这番话,如同利剑,首接剖开了周良的心!
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惊骇地看着眼前这个,仿佛能看穿他内心的,年轻的“顾问”,额头上,渗出了一丝冷汗。
他终于忍不住,用一种近乎于求教的语气,问道:“听先生的口气,似乎有高见?”
陈谦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神秘的微笑。
“高见谈不上。”
“只是,我们公司,最近,正好在替一个地方,规划一个,全新的、能彻底解决您所有烦恼的,产业园模式。”
“周处,有没有兴趣,听我,给您讲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