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国军在何应钦的指挥下成功在湘西大败日军,一转国军在1944年的失败。
至此,中国军队开始对日寇发起全面反击,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正式拉开了序幕。
日寇至湘西会战后,知道自己实力大不如前,军队士气低迷,无力控制所占的广大地区,开始大规模收缩防线,集中兵力,以抵抗中国军队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反击。
国军见此机会,准备趁日军士气低迷之际,命陆军总部所属的第二第三方面军迅速反攻桂柳,一举收复在1944年中豫湘桂大会战中丢掉的广西,以此作为反攻广州的跳板,进而实行更大规模的反攻计划。
7月12日,桂柳反攻战在一队精英伞兵的进攻中拉开帷幕。
那一天,180余名中国伞兵,全副武装,在人们还在熟睡的凌晨三点钟时,登上美制运输机,从昆明机场出发,于上午8时许伞降在广东开平附近,随即开展了对当地日军的袭击战,并与当地抗日力量取得联系,开始组织有规模的对日作战。
7月18日,另一支精英伞兵部队在广西丹竹县附近空降后,引导地面反攻部队,攻占了日军丹竹空军基地,并将日军南沿线的重要后勤补给基地摧毁。
7月21日的时候,中国空军全体出动,一举摧毁八年来日军轰炸重庆的前线基地武汉汉口日军空军基地。
7月24日至27日的四天时间里,中国陆军在空军的配合下,沿湘桂铁路急行军,要一雪豫湘桂战役的耻辱,在当天就势如破竹的攻下中渡、黄冕、阳朔、白沙等地,并经过数个小时的激战后,攻下了距离桂林近在咫尺的永福县。
在27日午时,三路国军在桂林外围会师,桂林光复战打响,当天傍晚,迎着落日的余晖,国军攻入桂林城中,城内日军仓皇出逃,大部被歼。
几乎在桂林光复的同时,中国空军伞兵在湖南衡阳城外空降,并根据情报在一条土路上设伏,将一支向前线运送弹药的日军辎重部队全歼。
从宣布反攻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空军摧毁了日军汉口、洛阳、上海等多座日军空军基地,陆军光复了广西全境与湖南大部。
伞兵则与多地的抗日力量取得联系,开始在日占区开展大规模的袭击活动,以配合正面反攻。
而这些率先拉开反攻序幕的中国军队,大多都是当年在“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英勇参军的学生兵,他们很多都倒在了冲向胜利的路上,而没有等到一个多月后的嘹亮的胜利号声。
但是这么好的一个开端,却没有很好地继续下去,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据白崇禧的回忆录记载,此时国军已有美械师30余师,都已整编完毕,再加上中美联合空军掌握着制空权,总反攻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总反攻开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军的兵力情况。
日军在广西境内的兵力为第11军所属的第3、13、27(一部)等五个师团及独立第18、8两个旅团,分布于桂林、柳州、南宁、龙州等要地,指挥官为第11军军长笠原辛雄。
国军的参战兵力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指挥的第46军与第64军,及第三方面军汤恩伯指挥的第20,26,94,71四个军。
总指挥为何应钦。
4月27日,参战各军在何应钦的指挥下正式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
当日,都安①便在46军一部的进攻下,成功收复。
都安的收复,得益于李宗仁和白崇禧多年来对于广西的经营。
广西境内民团遍地,这些民团武装在国军发动全面进攻后,纷纷响应,在敌后方给予大量破坏,令日军手忙脚乱。
反攻部队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凡所到之处,日军无不败退。
5月27日,国军第64军成功收复南宁。
随着战况的不断变化,日军大本营把原先七八月才撤退到华中的驻广西部队,改为五月。
这一“大陆令”的下达,使得日军驻广西部队主力开始大规模向柳州方向撤离。
于是国军开始对柳州发起进攻,并分派一部向龙州方向发展。第64军随即以主力向柳州东南迂回攻击前进,连克宾阳、迁江、桂平、武宣四城,于6月上旬向柳州攻击前进。
龙州方向反击部队连克思乐、江明,在地方团队协同下,到7月3日,成功克复龙州、凭祥,将日军驱于桂境之外。
在国军第二方面军激战的同时,国军第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