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蒋介石委任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负责中国战区内接受日军投降事宜。
何应钦在晚年对女儿何丽珠回忆道:“先总统时代,蒋公给予我的最大荣誉是抗战结束以后在南京主持受降大典”。
在抗战胜利以后,接受日军投降事宜,的确是一项莫大的荣誉。
那么蒋介石为何要以两度“背叛”过他的何应钦代表他去南京主持受降仪式呢?为什么不是自己亲自前去,或者是将这种极具荣誉的美差,给予更听话的人呢?
还有何应钦在接收降书过程中的弯腰低头还礼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是有意还是无意呢?今天不妨来说说。
前文已经谈及,当时人们猜测,负责主持南京受降仪式最佳人选当在李宗仁、白崇禧和何应钦三人之间。
这三人历史上都不止一次背叛过蒋介石,但都在抗战中建立下不朽的功勋。
如李宗仁的台儿庄大捷、白崇禧的昆仑关大捷、何应钦的湘西大捷。
但蒋介石还是选择了何应钦,其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蒋介石之所以让何应钦去主持受降仪式,其实可以视为对何应钦之前背黑锅的补偿。
1935年何应钦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被世人所唾骂,其实就是受蒋介石委托所为,蒋介石没那个意思,何应钦也不敢签订,可以说他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是代蒋介石背了骂名,如今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蒋介石让何应钦前去,想必也是有补偿之意。
又或者说在对日方面,蒋介石主要以何应钦出面,此次由他出面主持受降仪式也顺理成章。总不能坏事让何应钦出面背骂名,到好事了,不让他去,也的确说不过去。
二、蒋介石之所以没有自己前去,主要是身份不对等。
当时在中国代表日本投降的是冈村宁次,他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军阶只是大将,并非日军最高统帅。正所谓兵对兵将对将,蒋介石如果亲自前去主持受降仪式,就是自降身份了,反而会起到不好影响。
而何应钦是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并且是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在职务和军阶上都与冈村宁次类似,地位上是对等的。
三、何应钦曾在日本留学,属于“亲日派”,更是与冈村宁次有着交情,适合蒋介石对日军“以德报怨”的政策。
当然蒋介石可没有这么大度,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打着以此交好日本政界,方便以后进行合作,并且为之后发动不义内战做好准备。
比如以此在当时方便更快接受日军投降,还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冈村宁次为秘密军事顾问。
之后因为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何应钦是深领其意,在侵华日军之中,只有145名战犯被判处死刑。
像罪行累累的侵华日军将领元香馨,在抗战胜利以后,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而且投靠了阎锡山,改名为原泉福,任中将副司令。
到了1948年7月,在晋中战役时,被英勇的解放军炮火重伤后,眼见逃跑无望,便让手下击毙自己,这才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在主持受降仪式中,何应钦在接受降书时,投降书并不是由冈村宁次交给何应钦的,而是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将投降书递交给何应钦,而何应钦在接受投降书之时,弯腰比日方代表还要低,可谓是引起不小争论,直到今天,也是一个争议话题。
有人认为何应钦此举并非有意,应该是受降仪式的相关细节有问题,中方代表桌子太宽,所以接受投降书之时,难免要弯腰才能接受到。
有人认为对方投降代表身高比之何应钦要高,所以对方弯腰递交投降书,何应钦个子低够不着,因此只能弯腰过低,才可以接到。
有人认为这是上纲上线,这只是一个普通举动,只不过被媒体抓拍到了,并且被刻意放大了,其实并没有什么。
当然还有更多人是持批评态度,认为这个举动不妥当,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奴才相,这是赤裸裸的谄媚。
其实以细节和心理入手来说,何应钦此举肯定不对。因为他主持受降仪式,可不只是代表他个人,更不是代表蒋介石,而是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其实这点何应钦也明白,所以对于这场受降仪式,细节还是挺到位的。
按照规定,日方投降代表要向何应钦行三次礼:到达会场时一次,递交投降书时一次,退场时一次。
还有递交军刀之事,事前何应钦还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