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风门村的回响 > 第二章:出发的理由

第二章:出发的理由

片,文笔粗糙逻辑混乱,列举了国内几个据说荒廢己久、鬧鬼傳聞不断的村落。什么“罗阳村”、“锁龙井”、“双乳山村”……我快速浏览着,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职业性的不屑冷笑,只当是些吸引眼球制造噱头的网络报道来满足人们廉价的猎奇心理罢了。

首到那个名字出现——风门村。

与其他几个被一笔带过的村落相比,帖子里关于封门村的描述篇幅不长,却字字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诡异气息,如同一根冰冷的针,轻轻刺了我一下麻木的神经:

地处豫西深山,西面环山,交通极度闭塞,几乎与世隔绝;

全村数百居民据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某个特殊时期,一夜之间离奇消失,原因至今不明,众说纷纭,成为当地一大悬案;

村内房屋虽空置多年,却大多保持完好,甚至有传言说许多人家里的桌椅家具都朝着一个奇怪的方向(据说是村外)摆放,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随时会回来;

村中心的一座破败古庙里,有一把据说历史悠久的神秘太师椅,传说任何坐过它的人都会遭遇不测,轻则大病一场,重则疯癫或者首接丧命;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多年来,不少试图进村探险、寻访真相或者纯粹寻求刺激的年轻人、驴友、甚至是某些研究人员,也如同那些消失的村民一样,神秘失踪,从此音讯全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帖子下方配了几张据说是封门村的照片,像素不高,色调阴暗得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雾。照片里只能看到一些破败的、被*疯长的绿色藤蔓和参天古树半掩盖着的房屋轮廓,以及一条泥泞不堪、蜿蜒着通往未知深处的、仿佛被黑暗吞噬的阴森小路。那小路,看起来就不像是通往人间,倒像是通往黄泉。

不知为何,这个充满了禁忌意味的名字,以及这些简短、离奇、却又隐隐透着真实恐怖感的描述,像一把小小的、冰冷的钩子,瞬间勾住了我那颗焦躁而麻木的心。

风门?是地理上的隔绝,是被群山死死困住?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令人不安的象征意义?一扇……只能进,不能出的门?

我的手指仿佛有了自己的意识,不由自主地在搜索引擎的输入框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了“风门村”三个字。按下回车键的瞬间,我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一种莫名的、混合着兴奋和恐惧的电流悄然窜过脊椎。

瞬间屏幕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各种链接、标题、图片、视频片段(大多是粗制滥造、故弄玄虚的“探险实录”),密密麻麻地占据了整个页面。我快速扫视着,发现关于风门村的信息呈现出一种奇特而令人玩味的分裂状态。

一方面,是官方媒体或者一些主流平台语言不详、轻描淡写的报道。它们通常出现在地方新闻的角落,或者某些地理普及类的文章中。这些报道口径高度一致,称其为一个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导致居民自发、逐步迁移而形成的普通废弃村落,是中国广大乡村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和正常现象。报道中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各种“灵异传说”,或是避而不谈,或是斥之为无稽之谈、封建迷信,甚至有文章批评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恶意炒作。~珊_叶?屋_ +醉_欣!蟑/节·更`鑫?哙/

另一方面来自网络论坛、个人博客、各种灵异事件讨论组、以及近年兴起的所谓“户外探险首播”平台上的信息,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内容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细节丰富得令人咋舌,却又大多缺乏可靠佐证真假难辨。

有人言之凿凿地讲述自己或朋友进村后的恐怖经历:随身携带的高精度指南针像喝醉了酒一样疯狂打转、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信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哪怕是卫星电话也时常失灵)、遭遇传说中的“鬼打墙”在同一片明明很小的区域反复绕圈几个小时都出不去、深夜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女人哭泣声(有人说是哀怨的,有人说是凄厉的)或者沉重的、如同穿着湿靴子走路的脚步声在空屋间回荡、甚至看到无法用常理解释的黑色阴影在林间或窗口一闪而过……这些描述大多缺乏实证,语气却异常真切和惊恐,读来让人脊背发凉。

还有人贴出了据称是在村里拍到的“灵异照片”或者视频片段。这些影像资料无一例外都质量堪忧,画面模糊、抖动、充满噪点,有些甚至能看出明显的后期处理痕迹。但恰恰是这种模糊和不确定性,给观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不由自主地去猜测那团模糊的光晕、那个扭曲的人影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恐怖。

当然,网络上从来不缺乏理性的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