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日记和那些照片,怎么可能是自杀?
更可疑的是,信封里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打印着一行字:"想知道真相,明早9点独自来华侨城燕晗山咖啡厅。"
没有署名,没有更多信息。明远翻遍信封,找不到任何线索表明是谁送来的。他打电话询问前台,前台只说是个年轻男子放下包裹就走了,没留下姓名。
这一夜明远辗转难眠,脑海中不断回放林晓芸的话和周志恒那张戴着眼镜的脸。凌晨时分,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淑华站在高楼边缘,背后有人影逼近,她转身时脸上是惊恐的表情...
早晨八点,明远就出发前往燕晗山。咖啡厅位于半山腰,环境清幽,这个时间客人寥寥。他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黑咖啡,眼睛不时瞟向门口。
九点整,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子推门而入,径直走向明远的桌子。男子四下张望后坐下,拉下口罩——是张建军公司的那个年轻司机!
"是你?"明远惊讶地低声问。
"时间不多,"司机紧张地说,"我是周教授的人。"
"周教授?周志恒?"明远心跳加速。
司机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u盘:"这里面有你要的答案。周教授说,看完后你自己决定怎么做。"他顿了顿,"还有,小心张雅。"
"什么意思?周志恒在哪?他为什么不直接见我?"明远追问。
"周教授在国外,暂时不能回来。"司机看了看手表,"我得走了,被发现就完了。"他起身前最后说道:"那个保险箱在华侨城支行,户名是李华,密码是你生日倒过来。"
明远愣在原地,看着司机匆匆离去。李华——又是一个化名,但这次与报纸上的"李明华"有联系,显然是淑华使用的假名。
离开咖啡厅,明远直奔招商银行华侨城支行。这次有了户名和密码,手续顺利得多。银行经理带他进入地下保险库,找到了217号箱。
"需要我给您私人空间吗?"经理礼貌地问。
明远点点头,等经理离开后,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入锁孔。随着"咔嗒"一声,箱门打开了。
里面只有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明远取出纸袋,手指微微发抖。解开缠绕的线绳,他倒出里面的东西——一叠照片、几张磁盘和一份手写文件。
照片是淑华与周志恒的合影,看起来是在淑华怀孕后拍摄的。其中一张背面写着:"告诉建军,科锐的原始代码有问题,后门会导致数据泄露。志恒留。"
磁盘上贴着标签:"科锐1.0源码备份,1993.4"。这正是张建军公司初创时期的产品!
最让明远震惊的是那份手写文件——标题是《关于科锐财务问题的调查报告》,署名"周志恒,1996.5.10",也就是淑华去世前一周。
文件内容显示,科锐早期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张建军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同时隐瞒了大额债务。更令人不安的是,报告指出这些行为并非张建军一人所为,"财务总监李美玲(张建军之妻)深度参与并主导了部分造假"。
李美玲——张雅的妈妈!明远脑中轰然作响。如果这份报告属实,不仅解释了为什么科锐现在急于上市(可能是为了填补资金缺口),也暗示淑华的死可能与发现这个秘密有关。
但为什么周志恒会知道这些?他和淑华又是什么关系?明远需要更多答案。
回到酒店,他立刻查看u盘内容。里面有几个视频文件和文档。第一个视频是周志恒的录像,背景像是在某个国外的书房。
"明远,如果你看到这个,说明淑华留给你的东西已经找到了。"视频中的周志恒戴着眼镜,面容比照片上沧桑许多,但声音依然温和有力,"接下来我要说的事,可能会颠覆你对父母的认识..."
就在这时,酒店电话突然响起。明远暂停视频,接起电话。
"明远先生,前台有您的访客。"前台小姐礼貌地说。
"谁?"
"张雅女士,她说有急事找您。"
明远心头一紧。司机警告过"小心张雅",而现在她恰好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他迅速关闭电脑,将u盘和保险箱文件藏进贴身口袋。
"请告诉她我十分钟后下去。"他挂断电话,大脑飞速运转。张雅为何而来?是发现了他在调查科锐的旧事?还是与淑华之死有关?
明远决定将手机调至录音模式放入口袋。无论张雅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