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的天下啊,好此事需要稳上一稳。
“娘先回去吧。我不累,该动的脑子早就动了。一会儿让人给我引路就成,我忙完回去睡。”刘芜不紧不慢安抚吕雉,瞧着心情不错,不见疲惫。
吕雉能如何,父女都心急碰碰面,由他们去吧。
等到了长乐宫,刘邦让刘芜随意坐,“好些人都说改一改秦制,不能都按秦制,否则怕是大汉要重蹈覆辙。”
刘邦半躺下,鞋子都给脱了,把刘芜不在时朝堂上各类声音道来。
“有问题的从来不是秦制,而是人。秦制暂时还好,咱们不改。分封之制后患无穷,春秋战国的例子,项羽的例子都摆在面前,不能再来。爹想让我的兄弟们以后的日子过好,但对于大汉而言将埋下后患,如何取舍在于爹。封王如同列侯们一样,只有食邑而无实权,如何?”刘芜给出解决的方案,等着刘邦的下文,刘邦……
“还能这样?”只给好处,不给权力。刘邦脑子在飞转,他不傻,看出其中的好处,主意很可。
“您是开国皇帝,您想要怎么定下规矩,您就是规矩。”刘芜所言不虚,规矩都是人定的,作为开国皇帝,大权在握,的确想怎么定就能怎么定。
刘邦不可能不想大汉好,连年征战,百姓多苦,如果能够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刘邦愿意。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芜在他耳边念了那么些年,也用行动向刘邦证明,如何能够在明显不如项羽的实力下,把各路的诸侯一个个的解决,更能掌握全局,让天下的兵马都握在他们的手里,任是各路的诸侯想反抗,却无力反抗。总结后刘邦牢记,得为天下百姓考虑。
私心私欲可以有,但也不能把天下百姓尽都抛之脑后。
听着刘芜的话,刘邦满意了,问起政策上的事。
“无为而治,私底下先把地啊渠啊,利于民生的搞上去。”刘芜提醒着,刘邦明白刘芜的意思,点了点头,“手底下可用的人你看着用。政事,军事,一把捉。先把大汉稳定下来。你应该知道世家和贵族们各有盘算,皇帝我当了,当不当得稳不一定。”
说到这儿,刘芜当然清楚。封食邑的事己然算是对世家和贵族们们的妥协,否则真按秦制就不会……
让刘芜样样事都管,一把捉,刘芜不得不问上一问了,“爹确定让我管?外面那些人暂时不觉,要是让他们知道你让我出手管的事太多,会闹。”
刘邦冷哼一声透着不屑的道:“由他们闹。他们如今不闹?”
仔细一看刘邦的眉眼可知,刘邦明摆了不怕他们闹。
“匈奴一方蠢蠢欲动。得早做准备。”刘芜提一句。
史书记载的白登之围可是大事,差点刘邦都给让匈奴擒了。
眼下的大汉连西匹同样颜色的马都找不出来,可见有多缺东西。此时和匈奴对上,胜算难料。然匈奴不可不防。刘芜都往东北去了,顺势也往北边转上一圈,以确定确定周围的情况。
重点在于预防。
匈奴之前不动,不代表人家会一首不动。
大汉初建,况且中原久经战乱,谁都明白一个道理,此时的大汉是最好出击的时候。
匈奴要是不瞅准机会进击怕是傻。
一听匈奴,刘邦整个人不太好了。
匈奴强悍,想秦为何修建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
匈奴是游牧民族,和大汉不一样。
大汉的田地都在那儿,粮食也种在那儿,不能跑,也跑不了。
匈奴不同,他们是哪里的水草长得好,他们往哪儿去,居无定所,想找人不容易。
而且匈奴聪明,抢完就跑,下回继续换个地方。
“能打吗?”刘邦问及。刘芜眼中闪过冷意道:“一首都有准备,实在不行就打。总是要打一场的。”
刘芜知道最好别打,无奈匈奴那端不愿意。
趁你病就得要你的命,匈奴断不会放过大战刚止,百废待兴,大汉举国上下都无意多以兴兵的机会。
或许,在他们看来,大汉未必见得有跟他们一战的心。
刘邦无法淡定的道:“该怎么准备跟萧丞相说。”
萧何啊,必须得是丞相,唯有丞相,才能发挥萧何最大用处。
“好。”刘芜点点头,对外的战事,绝不能轻率。
“你要什么样的封赏?”刘邦终于是想起来问上刘芜。
刘芜听在耳朵里一顿,随之道:“爹想怎么封都行,您又不会亏待我。”
封什么赏什么不重要,天下兵马刘芜能够调动,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