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要求。”曹参得问上一问。
“太学不同于其他,自然是得有要求,不妨丞相们一道和众臣商量商量,借机探探底。其他各州郡县内,也要建起学校,尽可能的让学校普及,让更多人能够读书识字。”吕雉把刘芜曾告诉她的种种都道出,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把学校推广,但那样一来所费的钱。
“若在各州郡县内普及,所费钱财甚多。”萧何不愧是大管家,马上道出窘境。
钱,百废待兴的大汉朝,怕是经不起他们花钱。
“盐,糖,铁,须得收回来。盐糖不用收,比价格他们比不过。铁……”吕雉提醒萧何不要忘记刘芜是早有准备的人,盐价为何而降,因为刘芜让人研究出来的制盐之法,和以前他们只能煮盐,新的办法省时省工。比不过价格的世家贵族们只能想方设法从刘芜手里要盐。
天下的盐利如今都在刘芜的手里,钱的事用不着操心。
萧何考虑的是,刘芜会愿意把盐利给到大汉用吗?
“钱都放哪儿呢?我一首忘记问。”刘邦问出萧何最关心的问题。
吕雉诧异的问:“都放进国库里了,虽挂的是阿芜的名,那是为让刘芜出手对付各家,免得他们把过错都记到朝廷身上,陛下身上。”
钱在国库里?
萧何不知。
刘邦也不知。
皇帝和丞相对视一眼,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诧异不解,此事他们当真不知。
“有钱吧?”刘邦不确定的问。
“自然是有钱的。那么多年的盐利攒下来,花的虽然多,开荒耕种,以令军中将士可以自给自足,何况还有其他各行各业。龚合先生实乃大才也。”吕雉由衷称赞龚合,谁让那么一个人帮了他们刘家大忙,而且是一首以来尽心尽力的帮忙。如何不让吕雉心存感激。
“纸之类的东西也是龚先生之前带人研制出来的,陛下当记龚先生之功。”吕雉很少帮着谁说话,如吕家上下的人吕雉就不提,独一个龚合,他们受益匪浅,不能忘之。
刘邦挥挥手道:“朕都记得,等龚先生回来一定重重有赏。”
听到这儿,吕雉不忘提及道:“另有墨家的几位,阿芜用在手里,他们各司其职,都对大汉的建立有功,陛下也要论功行赏才是。阿芜顾不上,按她的意思要把墨家,农家,那些以前不怎么让人看重,以为不能治国平天下的人都安排起来,最好能够让他们发挥所长。
“粮食,菜色,各种各样只要是有利于民生,强于国的政策,都应该记他们一功。”
刘邦瞪大眼睛,冲吕雉道:“阿芜在我跟前的时间比在你身边长,她跟你说的怎么那么多?这些她从未同我说过?”
结果吕雉毫不留情的怼上道:“陛下怕是忘记了,您得有那份闲心乐意听孩子说才行。阿芜的想法一时一时的,若非事到临头她也想不起提一句。陛下自己不听阿芜说话,怪我?”
好吧,刘邦捉了捉头,他不像吕雉,刘芜在跟前无论刘芜愿意说什么她都听。
要不是需要刘邦拍板的大事,在刘邦看来刘芜拿主意就成。
刘邦看起来像是在反省,可是随之又问:“还有其他什么?”
问得吕雉一滞,低头沉思半晌后问:“陛下指哪方面,发展民生还是如何达到政令通行的目的?”
张良??
刘芜连这些细节上的事都会跟吕雉讲的吗?
看吕雉的反应,怕是也学以致用了呢!
一时间张良难掩诧异。
吕雉似在考虑如何说出来,“民生诸事,萧丞相己然做得很好,无非是修渠引水,制作鱼鳞图,以防世族出手兼并土地。百姓的田百姓自己守不住,朝廷得帮他们守。天下乱起之缘由,皆因百姓无地可耕种,无食而己。”
此言落下,张良发现,吕雉这个皇后以前只闻其名,吕雉的功绩,他以为未必不会是刘芜在其中安排的。如今一听来,得了,吕雉也懂得根本的人。
吕雉……让刘芜教了十几年还对朝局天下一窍不通,还不懂得天下为何而乱,那不是笑话。
“国库空虚,政令不通,朝廷形同虚设,这是大忌。上令下达之重,陛下应该有所体会了。”吕雉于此时提上一嘴,她在旁边看了这一两年,也就明白了刘芜为何早早有所防备。
实在是那些个人都是聪明人,重点在于当官的是一伙的,他们明面上看似把皇帝的话当回事,实则一个转身他们往哪儿去,是不是传达到位,那可不一定。
刘邦面色凝重,提道:“阿芜说了先放一放,不急着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