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怔的刘如意在刘恒的动作下似是回过神,听到刘恒的话,握紧了拳头冲刘恒道:“谢陛下。”
一声谢陛下,刘恒听完了,起身准备离开。
“阿姐我们走吧。”刘恒走到刘芜的身边,伸手捉住刘芜的手。
刘芜方才脑子闪过的念头让她有一刻的茫然,而这会儿的刘恒要刘芜带他一道离开,刘芜亦无意留下,再次看向那端的刘如意,刘如意瞧着刘恒的眼神透着恐惧。
恐惧!
挺好的。
刘恒牵着刘芜的手走了,刘恒同刘芜问:“阿姐不问我吗?”
“不问。陛下想说会告诉我的。”刘芜有所猜测,心中所受到的震撼不知从何说起,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刘恒能够让刘如意生出畏惧之心,不是偶然。
刘恒笑了,“只有阿姐真拿我当皇帝。”
听到这句话让刘芜一时不知从何解释,只能干巴巴的道:“陛下毕竟还小,小得让人忽视。这是坏事也是好事。敌人不备,就可以出其不意,马到功成。”
刘芜从不认为让人小看是一桩坏事,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那得看本事。
刘芜露了笑容,伸手抚过刘恒的头,才想问:“我摸陛下的头,陛下会不高兴,不喜欢吗?这也是拿了陛下当孩子。”
刘恒一愣,点点头道:“不会,我喜欢阿姐摸我的头,牵着我的手,护着我。”
有人护着多好啊!他才不会像那些傻子一样认为被人护着是一桩坏事。
他还小,有一个人护在他的前面,为他挡下危险是一件很值得人高兴的事。
尤其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都会愿意挡在他的面前。刘芜,吕雉,他的姐姐和母亲愿意为他付出所有,他心里可高兴呢。
刘恒此时的心情是好的。
“那如果将来有一天陛下不喜欢了就告诉我一声。”刘芜不确定眼前的刘恒会在哪一天突然的长大,如今他还喜欢的一切,他都不再喜欢了。
刘恒点点头,“阿姐,我知道。阿姐保护我和娘,我也会保护阿姐的。想伤害阿姐的人,有那样的一份心都不成。”
若有所觉的刘芜怔怔的望向刘恒,因为这个吗?
刘芜不曾问出,刘恒也无意说。
戚夫人的死虽然奇怪,无奈她身上无伤也无毒,想说别人杀了她,谁杀的?
吕雉自是最大的嫌疑,她才刚罚了人,极有可能那口气咽不下,故而才会再一次动手。
然吕雉真要想杀人,首接赐死就是,刘如意对昨日戚姬受罚一事无半句怨言。可见戚夫人是真犯了事才会受到吕雉责罚,杀之亦无不可。
既然如此,吕雉何须偷摸下手。
而且,刘如意对戚夫人的死虽然诧异,却无半句不该说的话,无论外界如何猜测,他伤心失去母亲,也仅此而己。
刘芜听说后不得不感慨刘如意好心性,也正因如此,刘芜提议人都各自大了,也该让诸王分府别居了。
随刘芜的提议出来,一致通过。
不成年的王,以前有了封地都会往封地去,刘芜提出只让各王拿食邑,不往封地去的先例,之前一个两个都不太乐意,后来一想这诸王只有食邑,无半分实权,其实也还行。
认为还行,分府的事更无人闹。
刘邦膝下的儿子,最小的是刘恒,刘肥成亲早己分府别居,偶尔进宫罢了。
刘盈是嫡子不假,架不住早早也让刘邦赶回沛县,刘邦驾崩都不让人回来,可见对刘盈有多少不满。
刘恒登基为帝,自是在宫中住下的。
就剩一个刘如意。
刘芜想了想,再让人拟个诏,宫中未有子嗣出的妃嫔,愿意留在宫中的便留下,不愿意的放出宫去再嫁。
此事倒是有人有异议,以为那都是先帝的女人,怎么能把人放出去?
刘芜不客气的回上一句,“我爹的女人多了去了,按你的说法我是不是得把人全找回来养着。宫中多一个人多一份开支,养人不用花钱吗?不乐意我放人也行,你出钱养。”
一众人听到刘芜让他们出钱养人时,满目震惊,那么不要脸的话刘芜也说得出来?
“怎么,听到我让你出钱养不乐意了。天下百废待兴,哪有钱养闲人。我爹都无所谓那些无子妃嫔的去留,你们倒事事替我爹急。且不说养人要花钱的事。我爹驾崩了,她们之中有多少人还年轻。你们想让她们在宫中孤独老死,你们平日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仁慈,仁义呢?”刘芜日常在朝堂上很少说话,都有吕雉。
然这涉及刘邦女人的事,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