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吕雉听见我心声后,带我嘎嘎乱杀 > 第087章 劝不动就别劝了

第087章 劝不动就别劝了

,妥妥是要跟各家斗上一斗的架势,不利于朝堂的稳固。吕雉把权还到刘芜手里,理所当然,毕竟一开始是刘芜挑担子,后来吕雉帮忙打理罢了,如今再交到刘芜手里,天经地义的呢。

有盐利才有钱,可是朝廷想稳定不是只靠盐就可以的。养军队最费的明明是钱和粮。盐能赚钱,钱是有了,粮呢?

这就不得不提刘芜早早的有所准备,所有的将士日常除了训练之外就是开荒。

军队的将士人那么多,开荒出来就种。

当然所有的粮食军中负责耕种收获,分配是由朝廷。

否则军中要是粮食自给自足,妥妥是让军队造反的节奏。

种是要军中种,可粮食的看管,分发,就是由文臣来负责。

刘芜当年提出的操作,当时还有人嫌弃麻烦,以为粮食都是军中种的,就让军中看管怎么不成了。刘芜跟别人用不着细说,就当时的萧何和张良、陈平,有一个算一个都反对那么样的事,绝不同意粮食收成之后尽都交到军中看管。

一个刘芜不同意刘邦都要考虑事情可行不可行,何况一个个脑子聪明的人都一样的态度,自不必说,刘邦听劝,麻利的让他们一道商量拿出个章程。

自此,军中开荒的事是由军中,表现良好的军中将士自有奖励,以令他们都能积极配合。

再说了,军中发晌,田种得好,表现上佳的人,那刘芜一个有钱人一向不吝啬奖励,引得无数人都费尽心思的把田地种好,收好粮食。

是,大汉纵然免了赋税,那国库收益也是以眼肉可见的不断增加。

管着国库的人刚开始那叫一个不乐意,免赋税的事,得想想国中的开支,一个闹不好刚建的大汉朝是有可能没了。

结果操心太过。

钱也好,粮也好,一应军中所需,大汉朝廷几乎都不缺。

虽然那些东西大部分是在刘芜的手里。

啊,当然,大汉能够不缺钱也是因为,铸钱的权利在朝廷里,虽然钱的发行有明确的规定。但天下通行的钱由大汉铸出,而且采用的技术高超,压根无人能仿。

大汉的财政大权,是真握得挺好,无人能够动摇。

有钱的大汉,对待修渠引水,修路的百姓,十分优待的。

须知当初的刘芜就说过,要尽可能的让百姓吃上饭。

盐太贵的时候,百姓们不敢吃。

只要是参与修渠引水修路的百姓,朝廷一律供应粮食,不说定能管饱,保证让他们饿不着。

就凭饿不着三个字,加之刘芜是懂得画饼的人,告诉百姓们路为何要修,渠为何要修,引水于人的作用是什么。那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百姓,为将来的我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那么多年下来,知大汉行事的风格,也明了大汉朝廷是真为他们着急。

修渠引水修路的事,得利的早就看到了,朝廷是想方设法的派下官员来,教他们种田养鸡鸭,甚至养出当地的特色食品。

未曾察觉时,能够让百姓们填饱肚子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再者,各地的官员们到底是不是把他们百姓放在心上,反正刘芜一来,个个都相当老实。

刘芜要他们落实的一样一样于民有利的政策,不配合的官员换。

上去的如果还不配合,做不到以民为本,再换。

得了,当官的明白了,不听刘芜的话,不愿意以民为本的结果是官都当不成。

这事闹上去也没地儿说理。差事办不好,官员考核真以为是摆设?

一来二去,百姓们都知道,刘芜是干实事的人,她让他们修渠引水,还能让他们饿不着的干活,干!

公输门以前听多了刘芜得人心的事,亲眼看到才能明白那到底有多得民心。

以前的朝廷都是让百姓们服役,可服役那苦得,无人愿意。

然而看看眼下大汉修渠,刘芜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告诉大家伙,朝廷要修渠,愿意的就来。

看看这各地的百姓,男女老少,有一个算一个,能搭上手的都来了。

那还不是冲着饿不着来的。

活干得少的有些人还自备粮食,纵然是孩童,若非家里实在没有粮食的,都不好意思用朝廷的粮。刘芜既是大方的人,说好了只要有人来帮忙,她就让人饿不着,说话得算数。

不用怀疑,刘芜不管来多少人,就一个要求,尽所能的把路修好,渠也修好,人是多多益善。做得好的人得奖励,比如奖肉,奖粮,总之都是实在的好东西。

那就更让百姓们的积极性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