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页的翻着纸,只为了找到他们用得上的内容。
刘芜回了信,让刘恒有空出城看看水稻小麦得各种植物的生成,都一样需要时间,也需要耐性。无论做任何事,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事成了一半。
刘恒还真出宫了。
他也不干什么,就在田地间看了看青苗。
一个个伴读都有些莫名,实在是刘恒只道出宫看看,他们谁也想不到会来看青苗的。
而且每日都来,来的地方虽不一样,却也确定这都是差不多播种的青苗。
然,差不多的时候播种下的,其实还是不一样。
刘恒换地方是不想让人发现的,为无人能够捉摸透他的行踪,刘恒就发现青苗不一样了。
为了避免出错,刘恒在确定前赶紧让人请来农家的人,不,是把龚合请来看上一眼。
别的人都有可能骗刘恒,独独龚合不会。
“龚先生且看,青苗是否有所不同?”刘恒把人请了来,就得让人看清楚。
龚合拔了其中的青苗仔细一看,是不太一样的。
这怎么会不一样呢?
龚合对此一片明显枯黄,一片青油油的青苗,百思不得其解。
“这里有水,而且这一片都是良田,两边的田是一样的。种出来的青苗不应该会不一样才对。”龚合分析着究竟有什么原因能够造成它们的不一样,只能逐个来排查。
倒是有人小声问上一句,“苗不一样,会对收成有影响吗?”
这个问题问得龚合一顿,如实的答道:“不知。”
……得了,这一句不知让刘恒都一顿。
龚合终是迎向刘恒问:“陛下的意思?”
“既然发现有不对之处,理当查清楚。若是无损于国,无损于民,自是再好不过。倘若有损呢?”这个问题问得龚合不得不正视。刘恒是心里不踏实,这才会把龚合找来。
可惜这样的情况龚合也是第一次碰见,一时都不知从何下手。
“让农家的人过来一趟。或许他们之间有人见多识广,知道其中的原因。”龚合虽然那么多年被迫不得不研究粮食,毕竟专业不同。有农家的人,他们才是专业的存在,没有道理不把人请来。他们倒是在这儿胡乱猜测。
刘恒点点头,把长安城内所有农家的人都喊了过来。
初初一个个瞧着青苗都感觉不到有何不对,倒是有人提及道:“当年越国给吴国送粮种,送的是煮熟的粮种,以至于吴国那一年饥荒颗粒无收。”
此话落下,一片死寂。
要是有人对大汉用那么样的法子,会如何?
会要命的!
刘恒眼中闪过冷光,“你们有当初的相关记载?”
对啊,煮熟过的粮种长出来的青苗是怎么样的?
若有人见过,自然可以说得出来。
反之,若是说不出来想要区分这其中的青苗哪一些是好,哪一些是不好,问题可就大了。
“陛下,先派人问清楚今年负责发下粮种的人可有异样。”如果这些田地里其中有可能有煮过的粮种,得先从根源查起。
刘恒当下道:“去请丞相过来。”
那么大的事,不把人请来商量商量,尽快的拿出一个章程,万一这一处泛黄的青苗来日颗粒无收,会如何?
到时候未必不会有人伺机行事。
刘恒想到刘芜在外头做下的事,怕是引起不少人的不满,他们无法对抗刘芜,便想方设法的另寻他法,也不是不可能。
长安若乱,刘芜还能在外头稳稳的?
声东击西之策,还能顺势得到更多,很难让人不怀疑有那样的可能。
很快曹参来了。
情况大致在路上己然让人提及,曹参是不愿意相信有人如此胆大包天。
可是两下的青苗一对比,同样的粮种,而又是同样肥沃的田地,不同的青苗,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情况不对,还想让人装作一无所知吗?
吐一口气,曹参道:“臣己经派人去寻大司农。”
“朕也让人去了。”出了那么大的事,肯定得去问问负责粮种的人。
可是回来的人神色匆匆的道:“陛下,大司农死了,死在府上,尸体还是热的。”
还是热的尸体,证明人是刚死不久。
“太后那儿己经得到消息,派人将大司农府上包围起来,且让廷尉府前去过问。”来人赶紧把发生的情况一一的道来,好让刘恒稍可以放心,他在这儿,吕雉也听说消息了。
情况不太对,吕雉这个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