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情况断不可能当作不知,知道得怎么办?
自然是要想方设法的把事情查清楚。
大司农一死,证明粮种肯定是出问题了。
大司农负责粮种的事,也并非只有他一个人负责。大司农府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能够说清楚粮种情况的,那都得问。
“烦请各位回去翻翻你们各家的记载,这样的黄苗是否有异。此关系数千户人家的生计,朕求诸位费心了。”查问的事既然吕雉接手,好说,刘恒便将主意力都放在找人核查情况上。
无论如何得想想办法确定。
否则等到秋收颗粒无收,是要出大事的。
刘恒作为一个皇帝,为了百姓朝他们相求之,这些农家的人,一心扑在农事上,为的何尝不是百姓。故而毫不犹豫的道:“陛下放心,我们马上回去翻书。”
翻,翻啊,一定要翻出结果来。
“陛下。还得让人查下去。”曹参怕是也想不到有人那么心狠,敢把煮熟的粮种发到百姓的手中,让百姓颗粒无收。
那样的恶人绝对不能容,定要把人揪出来。
查,自是要查的。刘恒下令道:“西下查看所有长安的田,看看有多少的青苗有问题,尽快统计上来。”
曹参立刻安排人找去。
刘恒的脸沉了下来,皇帝这个位置是真不好坐。
可是,他坐在这个位置上,无论何人,休想伤他百姓,毁他天下。
刘恒吐一口气。
大汉朝的国都长安,陷入一阵紧张的情况。
农家那儿所有人合力,终于是找到了煮熟的粮种种出来的青苗到底是何模样,那是有一位人专门为了研究辨别粮种而实验的,不仅是苗,根都有所区别。
刘恒让人拿着书去对比,看看那些青苗的情况是不是如书中所记。而且同样情况的青苗到底有多少。
农家的人不敢怠慢,火速抄了书去对。
大晚上也坐不住,拿着火把去找。
吕雉那儿也查出来了,当真是大司农替换了粮种。不,是他真把煮熟的粮种给了不少百姓,每一个领了熟粮种的百姓,他都做了记号。
拿着本子一个个的去对,对得人一阵阵发寒。正好是曹参奉命找出来不同的青苗地。
好,两下一对上,现在是当该处理?
这个问题问得好。
未央宫里,议政之地,难得的聚集各方人。包括张良这个一首重病在榻的人,都来了。
近三千亩的田,全种的是熟粮种,且都是寻常的百姓,就靠着这点田种的粮食收成活命。如果颗粒无收,他们怎么办?
一家一家领的种,那是一家子的田种的都是同样的粮食。
事情的严重所有人都清楚得很。怎么解决。
得先问问农家的人,要是现在把那青苗全部拔了重新种,有没有可能到时候有收成?
这自然是不可能,天只要一冷,那就根本不可能再长。
这样的事谁都清楚。
一个又一个人都在着急,上头的吕雉和刘恒却半分不见慌乱,他们心里也急,再急也不能显露出来,是那么一个意思。
听了半天的争吵,吕雉问起龚合,“有些刚试验出来的新粮种,时间比这些短。而且还可以把肥料用上,以缩短青苗的生长周期,或许有可能收获?”
龚合也着急上火的,此时的嘴角都起泡了,对吕雉的问题和行事的成功率,“只能如此一试。否则那么多人颗粒无收怕是要闹出大事。”
朝廷给的粮种出了问题,那是闹着玩的吗?
而于此时有人提出问题了,“如何跟百姓们解释要把青苗拔了重种的事。”
“让大司农的九族去把青苗毁了。”平静的刘恒冒出一个主意,引得所有人都抬眸看向刘恒,似是全然想不到刘恒会是那样的想法。
刘恒声音冷酷的道:“告诉他们,毁掉这些青苗,饶他们受大司农牵连之罪。”
“陛下。”大司农干下那么样的事,就算人死了也不代表事情过去。刘恒怎么饶恕。
张良却是深深的凝望刘恒一眼,损毁青苗同样是死罪!
刘恒以子矛攻子之盾,这一招用得实在是妙。
张良心下感慨。
那端吕雉己然下令道:“按陛下的意思去办,夏侯婴,盯着人把事情落实。明日要拔苗重种。”
事情必须要交给信得过的人去办,夏侯婴自是那一个信得过的人。
“诺。”夏侯婴知道,要尽快的将粮食种上才是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