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还在为羊毛纺织计划所带来的土地沙化隐患而忧心忡忡之时,一向脑子不怎么灵光的朱荣,瓮声瓮气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_鑫_丸/本¢神,栈+ -首*发`
“殿下,诸位大人,土地沙化确实会给子孙后代造成隐患。然而,那些游牧民族对我们大明的威胁同样不可小觑,甚至可能更为严重。
土地沙化,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投入钱财进行治理来解决,虽然耗费巨大,但终归是有办法。可一旦打起仗来,不仅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还要搭上无数人的性命。在这两害之间,我们选择危害较小的那一个不就成了,我们先解决目前的问题,其他问题等子孙后代自己去解决不就行了。”
朱荣的这番话,顿时把这些钻牛角尖的人唤醒,确实啊,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北方那些游牧民族,自己之前都被朱昭熙的想法带偏了。
朱昭熙的思维带有现代的前瞻性,在考虑问题时,会特意去关注环境问题,深知环境治理的艰难,所以总是希望在做事之前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但如今身处的时代不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眼前来自游牧民族的威胁,先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才是当务之急。
于谦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同之色:“朱荣将军所言极是。6妖看书蛧 追醉辛章劫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为了避免土地沙化这一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忽视了当下游牧民族的危胁。如今之计,确实应该以解决眼前问题为主。”
亦失哈也跟着说道:“不错,我们不能被一些潜在的风险束缚住手脚。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措施,削弱游牧民族的实力,保障我大明边境的安宁。”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朱荣的想法,一时间,书房内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既然已经确定了要实施羊毛纺织计划来制衡北方草原部落,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在北方选取合适的地方开辟榷场,进行通商贸易。
一提到开辟榷场,众人也不禁痛恨起那些蒙古人来,于谦更是说道:“想当年,汉唐之时,丝绸之路是何等的繁荣昌盛,各国商贾往来不绝,文化交流频繁。
可那些蒙古人顺着丝绸之路来了一次西征,将沿路上的国家杀掠殆尽,丝绸之路也因此彻底断绝。自那以后,北方懂得做生意的人少得可怜,只剩下一群只知道提着刀子蛮干的家伙。”
朱昭熙微微皱眉,接口道:“确实如此。如今我们想要完成这个计划,不仅要开辟榷场,还得给他们培养懂得做生意的人才。¨丸\夲+鰰\颤¨ ·芜\错¢内·容^而且,这件事不能仅仅由东北五省单独来做,而应该由北方所有边地共同参与。”
朱昭熙继续提醒道“我们还要防止走私金属制品,柴米油盐什么的倒还好,可是那些金属制品,谁能保证他们不用来制作兵器呢?”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思考北方游牧民族真正需要的东西。有人说道:“依我看,北方游牧民族需要的东西,首先肯定不是武器。
他们最需要的是做饭的锅,还有茶叶。对于他们来说,茶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次是保暖的衣服,北方气候寒冷,保暖的衣物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至于那些奢侈品,相对而言就没那么急需了。”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铁锅也属于铁器。如果将铁锅出售给游牧民族,万一他们将其熔炼成武器,那对大明的安全将构成极大的威胁。但如果不出口铁锅,游牧民族无法做饭,很可能会选择入关来抢夺。
就在这时,亦失哈站了出来“殿下,诸位大人,臣虽无法解决铁器的管控问题,但对于榷场的开设,却有一些想法。臣提议在北方边关各省开设榷场,每个榷场只出售一种单一的货物,每个榷场对应不同的部落,而且要尽量将这些榷场设置得远一些。
这样一来,我们等于是扶持了多个部落。短期内,这些部落可能因为是同族,会和谐交易。但时间一长,肯定会有人想着多赚一点。到那时,他们这些部落就不再是盟友,而会变成相互猜忌的敌人。
随着矛盾的不断积累,迟早有一天会爆发兼并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明可以针对北方开启人口贸易,用货物去交换他们的战俘。等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人口越来越少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到那时,我们大明完全可以一举将他们解决掉。”
朱昭熙听后,不由得对亦失哈刮目相看。不得不说亦失哈也是深谙制衡之道,把朱棣对付残元的办法学了个十成十,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朱棣的办法更加柔和,也更加狠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