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有了榷场开设的办法,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如何避免铁器的出口。
朱昭熙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她抬起头问道:“现在我大明的瓷器工艺能达到什么程度?我知道有那种特别轻薄的瓷杯,那么可不可以用类似的工艺,把锅也用轻薄的瓷器来代替呢?而且,这种瓷器质地必须坚硬,不能摔一下就碎了。”
朱昭熙的这一想法,顿时为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瓷器和铁器不一样,铁器可以回炉重造,但瓷器不行。在中原,因为早就掌握了铁锅的制作方法,之后根本没人想过去造一种瓷锅来代替铁锅。毕竟与铁器相比,瓷器的导热性确实慢一些。但不能就此说瓷锅没有市场空间啊。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究竟用什么东西来代替金属制品最为合适。毫无疑问,用瓷器这种东西来代替铁器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虽然因为宋元时期的战乱,瓷器制作技术已经倒退了不少,但是很多精湛的技术还是保留了下来,花一点时间研究,很有可能就做得出代替铁器的物品。
于谦也提议道:“除了瓷锅,我们还可以考虑用陶瓷制作其他一些生活用具,如碗、盆等。这样既满足了游牧民族的生活需求,又能避免铁器的流出。”
亦失哈补充道:“在贸易过程中,我们也要加强监管,严格检查货物,防止有人夹带铁器。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商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朱昭熙点了点头,这个问题算是得以解决了,时间也快到了上课的时间,朱昭熙也只能把这些事情放下,老老实实的去跟着夫子上课去了。
想想朱昭熙也是无奈,堂堂的东虞王、东北五省总督、府军前卫指挥同知、北京留守之一,还是得老老实实的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