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穿着中山装,一看就是县里来的干部!
张扬州心头一紧,悄悄靠近窗户。
"......这就是周静知同志。"马书记介绍道,"自愿来农村建设的知识青年,表现很好。"
其中一位干部打量着静知:"听说你们家发明了'柴火砖'?"
静知不慌不忙:"报告领导,那是我家邻居张扬州想出来的土法子,就是黏土掺柴火末,晒干了烧。"
"效果怎么样?"
"比普通柴火耐烧,但制作费工夫。"静知如实回答,"张扬州说,这是为了响应国家'节约闹革命'的号召。"
两位干部对视一眼,突然笑了:"好!这才是真正的活学活用!"
马书记:"李主任,这张扬州一个人是干不了,周家也参与这个建设发明,也为了柴火砖做了改进,对吧!周家丫头?"
"老马啊,"那位李主任拍拍马书记的肩,"现在全国都在提倡节约燃料,周静知同志家的做法很有推广价值嘛!"
“对对对,周家来农村建设,一首在最苦的地方,一点也不喊苦,被冤枉是黑五类,也努力干活,这一家可以。说积极家庭。”
张扬州在窗外听得目瞪口呆,事情居然出现了这样的转折?还是马书记给带来的?
原来,这两位是县里派来检查冬季燃料储备的干部,正为柴火短缺发愁,听说野马坡有人发明了"柴火砖",特意来考察。
当天下午,张扬州被叫到公社办公室。
李主任热情地握着他的手:"小张同志,听说这'柴火砖'是你发明的?能不能给全县做个示范?"
张扬州脑子转得飞快:"报告领导,这法子其实是我在老家的土办法,算不上发明。如果组织需要,我愿意全力配合推广!"
离开公社时,张扬州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下好了,"柴火砖"不仅不再是罪证,反而成了先进经验。周家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安全更有保障了。
当晚,周家人围坐在热乎乎的炕上,静知兴奋地描述着白天的事。
"李主任说,要请扬州去县里讲课呢!还要给我们家发奖状!"
张扬州点点头:“我己经婉拒了去县里的邀请,只说愿意在公社范围内传授技术。"
周维安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扬州做得对。咱们现在,还是低调些好。"
明远突然问:"那咱们的柴火砖......"
"照常使用。"张扬州笑道,"不过从明天起,咱们得正大光明地做了。"
静知抿嘴一笑,从灶膛里扒出几个烤得焦香的红薯:"来,庆祝一下。"
张扬州蹲在公社办公室外的老槐树下,嘴里叼着根草茎,眼睛却紧盯着进进出出的人群。
他刚打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马主任的闺女马小兰,居然对明远哥有意思!
"难怪马主任突然对师父一家态度好转......"张扬州眯起眼睛,回想着最近马主任的种种反常举动。
先是默许了柴火砖的事,又安排静知去教扫盲班,甚至还在县里干部面前替周家说好话。
原来根子在这儿!
"这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张扬州吐掉草茎,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起身往野马坡走去。
张扬州想了一下,到底要不要为了师父师母的生活,牺牲师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