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保证菜摊的品质,又能慢慢把空间的存货处理掉。
回城的路上,他盘算着:收菜花了十五块,加上空间里的"精品菜",转手至少能卖三十块。刨去油钱饭钱,一天净赚十块不是问题。
菜市场里,张扬州的摊位前很快排起了长队。
"小伙子,你这西红柿比别家红啊!"一个大妈啧啧称奇。
张扬州一边称重一边笑:"阿姨,这是新品种,沙瓤的,生吃都甜!"
"给我来五斤!"
"我也要!"
不到中午,一车菜就卖光了。+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张扬州数着钞票,心里美滋滋的。这时,一个戴红袖标的市场管理员走了过来。
"新来的?交管理费,一天五毛。"
张扬州痛快地掏钱:"同志,明天我还来,能给安排个固定位置不?"
管理员收了钱,脸色好看了些:"行啊,看你是个实在人,明天还在这吧。"
晚上,张扬州在西合院里整理账本。静知端着一碗炸酱面进来:"累坏了吧?先吃饭。"
他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含糊不清地说:"姐,我今天赚了十二块!照这样下去,一个月就是三百多,比大学教授工资还高!"
静知抿嘴一笑:"爹听说你去收菜卖菜,气得首跺脚,说清北大学的高材生怎么能干这个......"
"卖菜怎么了?"张扬州放下碗,正色道,"领导都说了,要实事求是。我现在一不偷二不抢,靠劳动吃饭,光荣着呢!"
静知忽然压低声音:"扬州,你那些特别水灵的菜......"
张扬州心头一跳,随即笑道:"是我认识的一个农科院专家培育的新品种,量不多,就混着卖。"
"这样啊。"静知点点头,"那你要小心,现在政策还不明朗......"
"放心吧,"他拍拍胸脯,"我心里有数。"
一个月后,张扬州的"扬州菜摊"己经在附近小有名气。这天他正在收摊,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小伙子,听说你这儿能订到特供品质的蔬菜?"
张扬州心头一动:"您是要......"
"我是友谊宾馆采购科的。"男子递过一张名片,"我们需要一批高品质蔬菜招待外宾,价格好商量。"
张扬州强压住激动:"要多少?"
"每天一百斤,种类要丰富。"
"没问题!"张扬州一口答应,"不过特供菜得提前一天预订,价格也要高一些。"
谈妥价格后,张扬州蹬着三轮车往家走,心里盘算着:宾馆要的精品菜可以用空间里的,普通菜就去农村收。这样既能赚钱,又能把空间的存货慢慢清掉。
晚上,师父一家围坐在餐桌前。听完张扬州的计划,周维安叹了口气:"扬州,师父不是反对你做生意,只是担心政策有变......"
"师父,"张扬州认真地说,"我打听过了,广东那边己经开始试点个体经济了。再说,我就是个卖菜的,就算政策收紧,大不了继续回农村收菜。"
沈书华给每人盛了碗汤:"老头子,孩子有闯劲是好事。我看扬州比那些死守着铁饭碗的强多了。"
明远突然插嘴:"要不我下班也来帮忙?上海机械厂那工作太没意思了!"
"你敢!"周维安一瞪眼,"先把你的技术学扎实了!"
1986年的初夏,西九城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绿树成荫。周静知抱着教案从教学楼走出来,几个女同事正站在树荫下闲聊,见她经过,声音突然低了下去,眼神却不住地往她身上瞟。
"静知,"同教研组的王老师叫住她,欲言又止,"你......最近还好吧?"
静知一愣:"挺好的啊,怎么了?"
王老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你别往心里去,就是有些人嘴碎......说你爱人......"
静知瞬间明白了,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锃亮的小牛皮鞋——这是扬州上周刚从友谊商店给她买的进口货,又摸了摸身上质地精良的连衣裙,突然笑了:"王老师,您是说扬州'吃软饭'的事吧?"
王老师尴尬地点点头。
静知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开其中一页:"这是扬州上个月的收入,七百八十六元。我的工资是一百零二元。"她把本子合上,"您说,到底谁吃谁的软饭?"
周围几个偷听的同事顿时瞪大了眼睛——七百多!这可是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