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阅卷的速度奇快,几乎是一目十行,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他就看了七八位考生的考卷。齐盛晓说旺 醉鑫蟑劫哽辛筷
这考卷中有的策论颇有建树,有的却是狗屁不通。
赵煦把两种卷子放置在左右两侧,直到看完十张卷子后,才停下继续看卷。
“元度先生,你是翰林学士,近日在朝堂对废置新法之事多有谏言,又是此次上舍考试的主考官,你不妨来看看这十张卷子。”赵煦放下手中的试卷,对一旁陪同的蔡卞说道。
“是,官家。”
蔡卞行礼,从左侧的卷子拿起,仔细阅卷。
“诸位,朕在太学凉亭中等待诸位,你等阅卷之后,筛选出合适的卷子,再拿来给朕看看。”
随后,赵煦起身,继续开口,嘱咐众人一声后,转身离开了号院。
“谨遵圣命。”众人起身齐齐行礼。
“诸位,阅卷时,仔细一些,也快一些,可别让官家久等。”赵煦离开后,王圭出言,提醒众人。
“是,王相。”
众人神色一紧,再度应承下来。
赵煦带着童贯等人出了号院,号院外还有一些官员在等侯,瞧着赵煦出来,纷纷见礼。
赵煦只是随意挥挥手,便到凉亭中等侯。
临近午时,王圭领头,带着众多官员来到凉亭。
不过,被允许进入凉亭的人,只有王圭、吕大防、蔡卞以及陆佃。^r-a+n+w-e¨n!z!w′w′.`c_o`m¨
“官家,臣等查卷之后,筛选出十份试卷,还请官家查阅。”王圭拱手行礼。
“王相请坐。”赵煦并未显露出什么恼怒的情绪,挥手示意,让王圭坐下。
“多谢官家。”王圭并未客气,以他的身份,就是在朝堂上,也能坐着。
吕大防三人艳羡,并未去指责或者说什么,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是文人在为相后,特有的殊荣。
“官家,这是考卷。”
蔡卞上前,躬敬的将挑选出的考卷,放置在赵煦身前,便推至一旁站着。
吕大防事不关己,不发一言。
四人中,唯独陆佃脸色无比的难看。
这次上舍考试,是制定三舍法以来,考试最差的一次。
并且,这还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还需要赵煦审核,搞不好人数会更少。
但不管如何,如此差的成绩,他这个太学祭酒,难辞其咎。
赵煦拿起考卷查阅,他一目十行看得极快,其中除却李助的试卷外,还有三人的试卷,让他耳目一新。
看完之后,赵煦除却李助之外的三人记下,便将试卷放置在一起,谁也看不懂他的真实想法。
“各位爱卿,诸位都说说,这十份试卷中,何人可为上等,何人可为中等,何人又可为下等?”赵煦并未直接定下成绩,而是向王圭等人问道。天禧晓说蛧 免沸跃独
王圭行礼道,“不瞒官家,这十份考卷中,有一份是臣之弟子李助,老臣应当避嫌,对李助不置评论。”
“但除却李助之外,其中还有三份试卷,让老臣很是欣赏。”
“这三份试卷的考生,分别是周行己、许景恒、以及刘安节三人。”
“这三人论述明确,在朝廷新旧两法间有一定见解,若是入朝为官,在地方上磨砺之后,可堪一用。”
“王相慧眼。”赵煦微笑着点点头,王圭提及的三人,其中周行己和许景恒是他特意记下名字的人。
刘安节虽然观点要保守陈旧一些,但策论也是言之有物,在他心中评选,能给个中等。
蔡卞一听李助是王圭的徒弟,就立马反应过来,这李助恐怕是自己人。
于是,在王圭话落之后,他立马出言提及李助,“官家,臣以为李助策论,不仅挑明了一些新法的弊端,而且还提出了废置新法后,如何善后,这与苏相行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助策论确实不错,有大家之风,所提之事,言之有物。”赵煦赞叹道。
李助不愧是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