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辅助一方诸候之人,见解独到,并能举一反三,提及一些实质性的意见。
这让赵煦很是欣慰,不枉费他为李助精心筹谋了这么久。
“官家,臣以为沉躬行与张辉文章不错,言达词意,比之上舍甲等,丝毫不差。”陆佃谏言道。
“文章确实华丽。”
赵煦微微颔首,模棱两可的赞叹。
陆佃所提及的两人,词藻华丽,但废话太多,大都是寻着朝堂的政令赞誉,虽未跑题,但绝对算不上出彩。
“官家,臣以为刘安上、蒋元中,赵霄三人不错,所写策论言之有物。”吕大防最后说道。
“吕尚书所言不虚。”
赵煦微微颔首认同,吕大防提及的三人,从文章来看,就可以看出是标准的保守派,所提的意见,在赵煦看来略显平庸。
四人说完后,赵煦微笑道,“众卿将其中九人提及,那朕就来说说这最后一人戴述。”
“戴述文章不华丽,所写策论看似与题目相悖,但其中提到的新旧政令,都当辅以新法,朕很是认同。”
“因此,朕有意决定,这十人皆赐予进士及第。”
“定选李助为本次上舍头名,赐官集英殿修馔、朝义郎、开封少监。”
“戴述定为次名,赐官右文殿修馔、承议郎、起居郎。”
“周行己定为第三名,赐官显文直阁、通直郎、左司柬。”
“其馀七人,皆赐官宣德郎、华文直阁,职事官职交由尚书省定论。”
“诸卿以为如何?”
“官家圣明,上舍十人皆英才也。”
王圭第一个赞同,他与李助不仅是师徒还即将成为翁婿,他自然要为李助保驾护航。
“臣附议。”蔡卞行礼道,“官家定论公允,这十人确实可为进士及第。”
“臣附议。”陆佃自然也不会反对,毕竟这次考试,太学可是丢了大人,十人进士及第,虽然突破了历代上舍甲等名额,但现在这种情况,也算是为太学挽回了一些名声。
“臣附议。”
吕大防皱眉紧促了好一阵,虽然不想同意,但也不好犯了众怒,同意下来。
“既如此,蔡卿就草拟发榜吧!”
众人同意,赵煦微笑着嘱咐蔡卞。
“是,官家。”蔡卞行礼,转身离开。
“陆祭酒,太学就应当专注学业,此次上舍考试,朕很不满,若是下次再次此等成绩,那这三舍法,也不用存在了。”
随后,赵煦起身,意味深长的嘱咐了陆佃一声后离开。
“恭送官家。”
众人行礼,陆佃冷汗直流。
“陶山,你我也是旧识,老夫提醒你一句,太学是学习的地方,不是朝廷议事之地,有些话能说,有些话却是不能说。”王圭上前,拍了拍陆佃的肩头,随后离开。
“陶山,太学确实该整顿了,今日是官家,明日可就是太皇太后了。”吕大防也意味深长的嘱咐一声,跟着离开。
“我这祭酒算是到头了。”
陆佃目送着两人,面带苦涩且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