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0章 有钱就可以横行无忌、抵抗官府?

第10章 有钱就可以横行无忌、抵抗官府?

不少小说中,在主角有钱以后,就突然声名鹊起,当地官府见了也得礼让三分。·3!3^y!u′e.d·u′.~c~o,m/这种场景过于理想化了。你甚至可以看看现在的情况,哪怕亿万身家的富豪,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拿捏一些科员干部。官员的背后是朝廷,如果商人可以藐视朝廷,官员还需要对当地富商低头,那朝廷可能就会平叛了。

很多人看穿越小说时,总会看到主角投靠地方豪强,轻松借势发家立业,甚至跟随豪强割据一方、抗衡朝廷,写得地方大户、土豪劣绅如同古代小国国王,似乎中央对他们毫无办法。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地方豪强确实有过猖獗之时,但大多数时候,中央针对豪强的打击手段极为多样、力度极强,豪强若敢过线,往往就是灭门抄家的下场。

豪强的形成并非正常社会秩序下的必然产物,而是中央衰弱、战乱频仍时的畸形现象。例如:

西汉末王莽篡汉、地方大族趁乱扩张田庄,兼并农户;

东汉末黄巾起义,各地宗族自建武装自保;

唐末安史之乱后藩镇坐大,地方豪族割据自雄;

元末、明末战乱导致地方势力纷纷崛起。¢三?叶!屋¢ ~追/最\新\章`节¨

但当中央恢复秩序时,豪强的好日子往往到头。地方权力扩张绝不是古代社会的常态,而是朝廷衰败的副产物。

在真实历史里,无论是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还是明太祖、清康熙,几乎每个强势君主都把收拾地方豪强、削藩除霸作为治国大计。

中央打压豪强的手段包括:

1.严律压制:对豪强侵吞田土、私役百姓、擅养家兵,历代律例均有重刑,往往杖、流、抄家。

3.财源剥夺:盐铁、酒茶、商税专营,切断豪强财富来源。

3.武力镇压:一旦豪强武装抗命,中央调兵平乱,从不手软。

小说中所谓“朝廷拿豪强没辙”的说法,放在真实历史中,根本站不住脚。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地方王国权势极盛。到了景帝时,七国之乱爆发,以刘濞为首的藩王想凭兵力割据,被景帝与周亚夫轻松平定。汉武帝更是彻底废除地方王国实权,通过推恩令削弱封国,开盐铁专营剥夺豪强财源,还设刺史巡察地方,专查宗族豪强。汉武帝之后,地方藩王、豪右再难坐大。,6?1+看+书?网′ \首!发,

唐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一度猖獗,但唐宪宗、唐宣宗历经多年收藩,终将大部分藩镇收归朝廷。

宋代:强干弱枝政策从根本上限制地方武装,豪强难以割据;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青苗法等均打击地方大族经济基础。

明代:朱元璋剿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地方势力后,又以胡惟庸案、蓝玉案清洗功臣和豪右,大族豪强无一幸免。

清代:康熙平三藩、雍正摊丁入亩、乾隆严查兼并,都使地方大户根基被拔除。

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针对地方豪强的大手笔整肃,根本不存在长期无法可治的局面。

小说中常写豪强世代高门显贵,实则科举制正是中央打击地方世族、均衡社会资源的重要武器。自隋唐以后,世族垄断官职的局面被科举打破,地方宗族不得不依附中央,通过考试求仕。同时,历代都实行强田制、丈田令、黄册登记、土地清丈等手段,牢牢掌控豪右田产,防止其吞并小民。

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头税并入地税,更是防止地方豪强隐匿人口、逃役漏税的利器。

历代法律对豪强侵凌百姓、私役民夫、占田霸地都有重罚。

《唐律疏议》:豪右强取豪夺,杖一百、徒流。

《大明律》:私置武装者,斩首;侵田占产者,发边戍守。

《大清律例》:豪强欺压乡里、夺产霸地,立枷示众,籍没家产。

例如明洪武时,江南某盐豪为富不仁,横行乡里,巡按御史一纸密奏,朝廷下令抄家灭门。豪强在法律面前,并非无法无天。

地方豪右的恶行往往不只是地方官看在眼里,普通百姓、读书士子也能直接上书告发。历代均设直诉渠道:

唐代设有登闻鼓、伸冤鼓,百姓可击鼓告状;

明清设巡按御史、科道官,专查豪强劣绅;

清代设保甲制,层层监督,豪强违法难藏。

许多豪强之所以覆灭,正是因民间告发、士人揭露,引得朝廷出手。

历史上不少豪强被灭,并非纯因中央打压,而是因自身贪横、内斗、谋逆:

东汉末袁氏兄弟反目、内耗,给了曹操可乘之机;

明初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