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兵锋 > 第九章 达克复活

第九章 达克复活

主权问题上面对美日强权所表现的软弱和颟顸无能,尽失民心,从而激发了潜藏在海内外知识份子心里的爱国主义情操,所以‘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成了保钓运动的主要口号。

主要由於这个原因,当时不少参与保钓者将保钓运动比作另一次五四运动,甚至有些朋友将它说成是一次伟大的新五四运动,因为这个口号也正是半个世纪前五四运动的口号;更巧的是,两者所反抗的强权都是日本。

保钓运动真的有那麽伟大吗?真的是一次新的五四运动吗?事隔多年最後冷静地回想一下,当时未免将保钓运动过分夸大而言过其实。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中国近现代史好像又在七十年代这样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重复它自己,但五四时期的学生运动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紧扣着中国社会脉博跳动的,而这次的学生运动却发生在大陆边缘的台、港和山河遥隔的异国他乡,脱离了中国社会的主体;既是中国历史的支流,对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充其量只能起促进而非推动的作用了。

极其具有象徵意义的是,五四运动所争的是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山东半岛,而这次所争的只是孤悬海外的几个无人定居的荒岛;虽说可能有丰富的油藏,也只是可能而已,至於开采,则更是遥遥无期。

但是对台港和海外华人而言,这个运动的确是伟大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首先是它发生的特定时空。

同五四一样,它是发生在国际大格局正在进行大调整的时候。

一九一九年前後,第一次大战结束,英美盎格鲁萨克逊人共同支配世界;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俄国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独霸局面。

一九七零年代初,国际大格局正在发生另一次大调整。

当时中国正在全力通过越战和珍宝岛冲突,突破美苏围堵。

随後中国的进入联合国和越战的结束表明,国际大格局已由二元开始进入多元,而且中美苏的国际大三角格局已初步形成,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再就文化思想层面而言,五四引发了影响深远的新运动,引进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马克思主义。

而这次学生运动,也在七十年代後期在台湾引起了一场乡土论战。

虽然其影响仅局限於岛内弹丸之地,但也可称之为一种新运动;所不同的是,五四新运动反对的是文言文的旧,而乡土反对的是现代主义的洋。

不过保钓运动虽然没有五四运动那麽伟大,但也作出相当重大的贡献。

最显明彰著的是,通过这次学生运动,突出了保卫神圣领土钓鱼台列屿和中国统一这两大目标;其次是把人为隔绝了二十多年的台港和海外华人社会又同祖国血肉相联在一起。

范江在当时出版的《战报》里所写的《第一面战旗》的是多麽深刻地刻划保钓运动的历史意义:‘保钓运动总的说来是我们努力复位历史归原的觉醒运动,对於我们自己?海外流浪的学生?来讲,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向自己发出了战书,第一次的自我反叛,也是第一次把握群体的力量,从集体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向困压强盖在我们身上的不合理的现实及其既成体制造反。-看/书·屋/小*说-网′ ?更·新/最!快~

这一点如果你还不认识清楚,不客气地说,你就将被自己开创的历史所淘汰。

‘二十馀年来我们与自己所由生长的历史母体,与自己所属而血肉不可分割的中国,被一股违反历史发展的逆流活生生地斩割切断,像垃圾一样被置在异国文化的荒原上任由枯萎、败落,多少人的意识形态、精神面貌早已被扭曲到了无所信、无所守、逆来顺受的、无可无不可的行尸走肉的地步。

’钓运的一个伟大历史意义正是如此。

此外,由它衍生的统运对中国进入国际社会和对美中两国关系正常化均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保钓学运虽然同五四学运有许多不同之点,但两者之间也确有不少神似之处。

例如在两个运动的初期,参加的人都是激於保疆卫土的高尚纯洁的爱国主义情操,没有一点个人的私利搀杂其间。

星星之火之所以可以燎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知识份子自古至今历来都有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