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稳定人心,如何让人生不出叛乱之心,愿意接受大汉的皇帝,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可惜,她不知如何下手。
刘芜是知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嗯,后来汉武帝推行的政策,这事儿吧,要干,但不急于马上干。
说到底就是大汉要以稳为主,别管什么事都比不上大汉的稳,大汉只要自己不乱,底下的人乱不起来,他们也不敢乱的。
找不着一个好的理由,有人敢乱,大汉兵出就能名正言顺。
刘芜看完了,也知道此女的名,郑仪。
名字取得也不错。
能够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又懂得天下局势,刘芜也就不奇怪她敢以自荐了。
“还成。你想进长安还是在我身边试试?”刘芜那么多年忙得打天下安天下,顾不上多养养一些能干的娘子们。倒不是刘芜身边无可用的小娘子,而是她们都让刘芜放出去,放在各地里。
做一些小官,惊世绝艳的并无,暂时来说不算太惹眼。
求贤令一下达,再有官员的考核一事又闹出来,好些人都急的呢,先把自己的位置坐稳。
女子出仕的事,刘芜用归用,那也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可不是没有本事的人。
既如此,谁能再说什么。
毕竟,大汉是有女侯的,刘邦亲自封的女侯。
也正因如此,才有女子也自荐的事儿。
可惜,不是惊世之才,想出头不容易。
“愿在公主左右。”进了长安,郑仪确定能干多少事?
还不如跟在刘芜身边,帮着刘芜。只要刘芜事情办得好,几乎所有跟过刘芜的人都一致评价,刘芜是个极大方的人,对上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刘芜是愿意大大方方的帮人争赏的。
刘芜帮着他们争上一争,那不比他们自己去争一争更要容易?
郑仪是个聪明人,聪明得很快做下决定。
“公主。”韩信见刘芜把他的事抛之脑后,压根不理会,不得不唤上一声。
刘芜和韩信对视。“我对淮阴侯相请,是敬淮阴侯三分,非我畏于淮阴侯。我容得淮阴侯的野心,怎么,淮阴侯容不得我胸无大志?淮阴侯,你容得要容,容不得也得容。”
刘芜又不是得看韩信的脸色过活。
对韩信客气是念着韩信的功,也不想背上一个杀功臣的罪名。
况且,韩信到目前为止不愤不平,也只是这一次在得知刘芜竟然连皇帝都不当才破了大防,也暴露他一首严严实实藏着的野心,在他未曾付之行动前,刘芜会容他。
真要是不想容的话,早有千种万种的办法对付他了。
刘芜和韩信对视,“你我之间从一开始就清楚彼此所求,淮阴侯不平不忿亦无用。”
对,无用。
既然知道无用,何必非要再闹。
有何非要闹的理由?
于韩信而言有的。.k?a\n′s¨h+u\w_u~.?o′r*g\
如果刘芜是皇帝,如果刘芜是皇帝,他的所有不忿都可以被抚平,他们的孩子在未来……
“淮阴侯,请吧。”韩信可见是听不进刘芜的话了,刘芜不想再听韩信继续说那些乱七八糟不服气的话,再一次把人请离开。
韩信明了,刘芜是真不想再听他讲下去了。
走,他自己走的话刘芜还会给他留些颜面。
若不然,刘芜能让人请他走,到那个时候韩信就颜面尽失了。
吐一口气,韩信终是同刘芜相请道:“还请公主再考虑。”
刘芜笑了,“木己成舟,这个时候淮阴侯让我考虑。我能为天下百姓不要的东西,难不成我会再一次毁掉我想守护的天下?”
韩信是真不死心,急于让刘芜帮他达成宿愿。
想啥呢。
韩信是不是还想当一当皇帝?
细节上的事刘芜不过问,天底下想当皇帝的人多了去了,真要是因为别人想当皇帝就把人弄死,得把天下大半的人杀光。
刘芜能够制得住韩信,无论他有多少心思在刘芜这儿都无用。
又打了一个哈欠,刘芜真困了。
“安排一下,我有些累了,先睡一觉,另,请公输门和沈物两位先生赶来。差不多了。”刘芜折腾许久,眼瞅着折腾得差不多了,有了方向让他们去办,该把谁唤来一道配合,都由他们。
刘芜一个转身就要走,韩信道:“我不再提。公主。”
知刘芜何意,无意离开刘芜的韩信不得不退而